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疾病保健室

如何照護中、重度失智症病人


失智症為大腦功能退化之疾病,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與學習功能、注意力、語言功能、知覺-空間-動作整合功能、推理-計算-組織-規劃等執行功能障礙,或社交認知功能等。失智症可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若發展為中重度失智時,超過90%的失智者在病程中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 BPSD),如睡眠障礙、幻覺、妄想、錯認、激躁行為、攻擊行為、怪異行為、重複行為及重複言語、焦慮、憂鬱、貪食行為、失禁行為、漫遊、亂跑、迷路及日落症候群等,是失智症家屬及照顧者主要的壓力來源。
根據國外文獻統計,日落症候群於失智者的發生率介於12-28%之間,是中重度失智者主要的問題行為之一。何謂日落症候群呢?日落症候群或稱黃昏症候群(Sundown syndrome, or Sundowning),在傍晚來臨或夜晚時,病人出現意識上的混亂,包括躁動、攻擊、不安、焦慮、沮喪、遊走、注意力不集中、幻覺等行為,特別的是,這些在白天時段並不會出現這些現象,但在傍晚或夜晚時症狀明顯,也可能因為季節的變換而有不同的發生頻率。

當失智者出現日落症候群時,經常造成照顧者的困擾,更由於資訊的貧乏及知識的不足,使得照顧者面對此症候群,經常採取身體約束的方式來限制行動,或是使用藥物,來控制其精神症狀。此外,家中的照顧者也可能因為無法處理夜間遊走或失眠的問題而將其轉送照護機構。針對失智者的「日落症候群」,進行謹慎的評估、瞭解促發因素、環境的改善、活動的設計,以及光線的治療等,都可以減緩失智者日落症候群的現象。首先需檢視失智者的生心理需求,了解是否會感到口渴、飢餓、疼痛及排泄狀況,或是因生理需求無法被滿足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找出可能促發的因素並改善。接著需營造「安全的居家照護環境」,保持日照及光線明亮且充足,尤其是在傍晚或者夜間時段,國外學者建議在下午三點左右即可將室內的照明設備打開,避免失智者對環境感到陌生及預防跌倒的發生,在白天適度的活動及運動,如幫忙簡單的家務、陽台種花草盆栽、參加社區據點活動等,盡量限制在白天小睡(必要時可午睡一小時),限制攝取刺激性及含咖啡因飲料,在傍晚時撥放喜愛的老歌或輕音樂緩解情緒,入睡前可用精油按摩幫助入睡。
當失智者進入疾病晚期階段,大多已嚴重喪失記憶,無法言語表達,日常生活幾乎需完全依賴他人照顧,甚至需臥床,器官功能也逐漸退化,導致引發許多併發症,如皮膚組織壓傷、吸入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此階段的照護重點為注意營養的均衡、定時的翻身或選用減壓床墊、適時給予多感官刺激,深入觀察失智者的需求及感受,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讓失智者在最後階段能保有生活品質及尊嚴。
失智區創意球類活動 失智區聖誕節活動
如何照護中重度失智症病人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0/01/05 點閱次數: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