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深究人類生存一口氣 胸腔內科 劉佳鑫 醫師


劉佳鑫醫師

當醫師成為病人–同理心的學習
選擇從醫,劉醫師回憶到,真要說明想當醫師的契機,可能是高中時看了侯文詠的小說《大醫院小醫師》,書中用詼諧的口吻描述他擔任實習醫師的故事,每天似乎都會遇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事,很吸引人。然而在醫學院唸書時,並不完全瞭解醫師在照顧病人時,病人的心情與感受。直到大五時,一次運動後發生橫紋肌溶解症,狀況十分不好,腎臟指數飆高至正常人的十幾倍,住院後還進行血液透析。那次讓劉醫師強烈體驗到病人躺在病床上對於病況的擔憂以及身旁家人擔憂的心情。為此,劉醫師更能感同深受,在面對病人與病人家屬時,盡量詳細說明醫療處置方式,令他們能夠安心地接受療程。

胸腔內科–守護生命的氣息
創世記二章七節:「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塑造人,將生命之氣吹在他鼻孔裏,人就成了活的魂。」劉醫師引用聖經的話,開宗明義說明胸腔內科的重要性,就某種角度說來,生與死也就只有一口氣的差別而已。
這是劉醫師的信仰,更是從醫以來支撐他精神的來源,因為有信仰,他對於生命是感到敬畏,他認為醫師盡力做到已知的治療方法,然而同樣的治療的方法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卻常面臨到截然不同的結果。面對生命的不確定性,只能盡好自己的的本分,因爲生命是在上帝的手中。 

肺癌–無聲的殺手
國內十大死因首是癌症,而肺癌又是癌症中死亡率最高,原因之一在於肺癌常常診斷太晚,因為初期沒有症狀,等到身體有狀況就醫時,往往癌細胞已經擴散,正因如此,許多個案發現後都是末期,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僅能用藥物控制病情。此外,針對晚期肺癌,目前沒有能治癒的藥物。因此,劉醫師自2015年到2019年前往美國匹茲堡大學進修,為了就是能更進一步瞭解肺癌的機轉與治療方式。他利用肺癌小鼠模型,發現慢性炎症反應除了會促進肺癌進展,更進一步影響免疫治療藥物療效。
目前雖然有許多新的肺癌治療藥物,而且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這些藥物只能控制病程並無法治癒肺癌。早期診斷接受手術治療是唯一能治癒的方式。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肺癌的高風險的族群如身體健康相對良好55-74歲的民眾,現階段還有抽菸或戒菸15年以內,30包年的菸量 (相當於一天抽一包菸,抽了30年),這些民眾可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即早發現是否有早期肺癌。
「早期肺癌的病兆很小,不容易查覺,經過電腦斷層檢查出後,還需與放射科醫師、胸腔外科醫師一同合作,將病灶定位、切除,這是一個治療分工的團隊合作。」劉醫師說,強調在大家上下一心的合作下,才能讓肺癌患者得到最合適的照護。

劉佳鑫 醫師
現職: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內科學科講師
學經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住院總醫師、三軍總醫院重症醫學部總醫師、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美國匹茲堡大學環境與職業醫學博士
專攻領域:肺癌早期診斷、肺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肋膜積水等胸腔呼吸道疾病、急重症加護治療與呼吸治療等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11/05 點閱次數: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