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免疫療法—末期肝癌的曙光


胃腸肝膽科 林煊淮醫師
肝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前幾名的癌症,近年來其發生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報告105年發生人數為11075,標準化發生率較104年,每10萬人口減少1.9人,但死亡率仍高居第二,每年約有7,000 名患者死於肝癌。
台灣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慢性B型肝炎患者因持續肝炎的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慢性C型肝炎患者,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演變成肝癌。因此B及C型肝炎患者應每6個月接受肝功能、胎兒蛋白(肝癌指標)、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問題給予適當的治療。當定期篩檢發現有異常時,將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或者肝臟切片檢查。
肝癌早期不易發現,因為肝臟內部少有神經,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幾乎不會感到疼痛,身上也無明顯症狀,非常容易忽略,當腫瘤長大時才會出現腹痛、食慾差、黃疸等症狀,所以定期篩檢顯得格外重要。另外肝癌患者大多數合併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因此也可能產生各種相關併發症,例如腹水、肝腦病變、胃食道靜脈瘤(曲張)、自發性腹膜炎、脾機能亢進、及肝腎症候群。

治療依據肝癌的期別來決定,一般早期肝癌建議採取手術切除、射頻腫瘤燒灼術或肝臟移植,中期肝癌則建議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而針對有區域淋巴轉移或是肝外轉移的晚期肝癌,通常會考慮全身性的治療(如標靶治療),另外對於標靶治療失敗且肝功能仍然良好的患者,亦可考慮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藉由阻斷免疫系統的抑制性訊息,可再度喚醒免疫系統對抗腫瘤的能力,促進抗癌的能力,為癌症治療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由於免疫治療的重大突破,2018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奬由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艾利森教授(James P. Allison)和日本京都大學本庶佑教授(Tasuku Honjo)共同獲此殊榮。

人類的免疫系統在正常狀態下會攻擊外來的病原體和異常的腫瘤細胞,藉由免疫檢查點的調控,類似煞車系統,可避免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傷害到正常的細胞。但是腫瘤細胞發展出特殊機制偽裝成正常細胞,透過免疫檢查點的抑制訊息,類似踩煞車,抑制免疫細胞毒殺腫瘤細胞,逃脫人類免疫系統的攻擊。目前癌症的新型免疫治療就是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阻斷免疫檢查點的抑制訊息,類似放開煞車,再次啟動免疫細胞毒殺腫瘤細胞的活性。臨床研究顯示對於標靶藥物無效的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反應率可以達到約 20%。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核准用於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腎細胞癌、泌尿道上皮癌與何杰金氏淋巴瘤和肝癌等。

免疫治療帶給癌症病人一線曙光,然而目前健保只對少部分病人有條件的給付, 藥費相當昂貴,整個療程動輒超過百萬,對大部分癌症病人是一大經濟負擔。而且並非每一位病人都適合接受免疫治療,如何選擇合適的病人接受免疫治療,仍是目前醫學研究上重要的課題。

整體而言,肝癌預後不佳。大部份病人在診斷時,多已是晚期肝癌,平均只能活三到六個月。即使夠切除或栓塞,也可能因肝硬化而無法長期存活。所以肝癌患者能活過三年以上的機會不到40%,五年以上不超過20%。因此早期非常格外重要,建議患有慢性肝炎的國人應該定期接受肝臟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10/05 點閱次數: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