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腦中風後之照護及復健


神經科部 宋岳峰/李俊泰醫師

腦中風是造成國人失能最主要的原因,中風急性期過後,接著需要積極的復健治療。復健需把握黃金恢復期,也就是中風三個月內,這段時間是神經功能恢復最快的時間。運用物理及職能治療,強化肢體運動及協調功能,減少張力及減緩疼痛,並合併語言及吞嚥訓練,有效恢復功能及減輕失能的程度。

除積極復健治療外,針對行動不便或臥床的病人,還需要密切注意下列幾點:
1. 吸入性肺炎:中風病人容易出現吞嚥因難,食物吸入肺部嚴重的話會造成肺炎併發呼吸衰竭,因此要避免嗆咳,照顧者也要經常幫病人翻身,定期背部扣擊幫助痰液排出。
2. 泌尿道感染:導尿管長期留置易造成泌尿道發炎,應注意補充水份。若病人大便失禁,應勤換尿布,注意導尿管及尿道口的清潔。
3. 壓瘡:中風病人因長期臥床,皮膚持續壓迫易產生褥瘡,應每2-3小時為病人翻身、使用氣墊床,並注意皮膚傷口情形。
4. 營養問題:不管是由口進食或以鼻胃管供應管灌飲食,均要注意熱量、營養是否足夠。
5. 情緒問題:中風病人常有憂鬱、焦慮及失眠的問題,除了影響復健的意願外,也會造成疾病預後不佳,病人除了需要家人多陪伴、關心及鼓勵外,若病情需要也要接受相關的治療。

急性中風病人病況穩定後,常擔心返家後持續復健及家人照護能力不足的問題,政府目前對於急性中風病人後期,推行急性後期醫療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PAC),建構急性後期照顧模式與病人垂直整合轉銜系統。病人出院後,於區域或地區醫院以住院方式持續提供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包括跨專業團隊整合照護、復健治療等等,希望藉由此種治療模式,減少後續再住院比率及減輕家庭及社會照護之負擔。
若中風病人經專業評估無法接受急性後期醫療整合照護,政府亦提供居家照護模式,由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師至病人家中提供整合性居家復健治療,增加病人日常活動功能,及促進社區參與能力。
腦中風後之積極復健及照護,對未來生活品質及重返社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風病人或家屬若針對中風復健或照護有任何疑問,均可詢問本院相關的醫療團隊人員,我們均會很樂意的為您服務及解答。
腦中風病房專業團隊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08/05 點閱次數: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