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孩子的守護者-小兒外科 鄭詠升醫師

鄭詠升醫師

經歷:三軍總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
國防醫學院畢業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納堡兒童醫院臨床研究醫師
專長:舌繫帶問題治療
內視鏡尿液逆流治療手術
尿道下裂矯正手術
鼠蹊疝氣及隱睪手術
漏斗胸Nuss矯正手術
胸腔、腹腔內視鏡外科
新生兒先天疾病矯正

至今已發表數篇論文的鄭詠升醫師,為精進本身的醫療技術,不斷地進修,就為了父母們從小教育他,在自己有能力之餘需常行善、幫助別人,於是他身體力行踏上從醫的行列。
立竿見影的外科符合個性
鄭醫師風趣表示:他是一個個性急躁的人,在實習過所有醫療科別後,發覺外科在常見的疾病中,快速治療就能立即得到成效,跟自己的個性相符,精準的治療就能得到良好的回饋。
而選擇小兒外科,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她是位小學老師,讓鄭醫師一直都有接觸小朋友的機會,覺得小孩們很可愛,進而想要為他們服務。加上在當實習醫生時,鄭醫師在急診室服務,遇到一位生命現象不穩定的小男生,血壓不穩,確認是急性氣胸的狀況,當時他們做了積極處理,症狀即刻緩解。在接受手術後,才短短三天小男生平安出院,恢復到該年紀應有的活力,與三天前判若兩人。這案例使鄭醫師更堅定走上小兒外科這個領域。

正在美國進修「胎兒手術」
孜孜不倦學習的鄭醫師,此時人在美國進修所謂的「胎兒手術」,這是一項新穎手術,就在國內也僅有台北幾家大醫院有過零星個案。因此鄭醫師盼望自己學習這個技術,能夠服務到三軍總醫院的病人們。
這是一個發生機率不算低的疾病,懷有雙胞胎的孕婦,在「單絨毛膜雙羊膜腔」雙胞胎中,約有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機率會罹患「胎兒輸血症候群」。這疾病因兩胎的血管連接在一起,會造成雙胞胎一胎較大一胎較小,最後因營養不平均,造成兩胎皆為死胎。
不過,正在進修的鄭醫師,語帶興奮地說明,他在美國學習到,用2mm的雷射導引針,把連接的血管燒掉,阻斷血液流通。這手術成功率高且胎兒存活率也大為提高。
「其實台灣小兒外科的技術與國外的醫療水準已是同步。」鄭醫師說。
鄭醫師接著表示,「胎兒輸血症候群」可以透過照高層次超音波或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問題,並提早做介入治療。

小兒外科醫師的挑戰
虐童事件近來層出不窮,身為小兒外科醫師對這方面也常提高警覺。像是鄭醫師提到他曾接到一個五歲小病人,他被送進來是被灌清潔劑,當時緊急做胃鏡評估嚴重程度。後續才發現他是被繼父強灌清潔劑,身上還有被毆打的痕跡。於是他們通報志工、社會局介入後續的安置與處理,避免兒童再次受到傷害。這也是身為兒童外科醫師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雖說外科治療能夠使病人的症狀獲得立即改善,可是鄭醫師也遇到一個令他挫折的案例,有個小朋友開完急性氣胸手術,但狀況還是沒有好轉,他感到相當奇怪,深入了解後,知道小朋友之前得過肺炎,肺的組織不完好,所以鄭醫師查了很多案例,發現這是需要時間復原的。鄭醫師也因此鼓勵小病人多做深呯吸,多吃營養的食物,幸而孩子的自癒能力較成人佳。就這樣,六個禮拜後,這個小朋友逐漸恢復健康,使得鄭醫師自嘲地說:「很多事情還是需要等待的。」

給爸媽們的小建議
因小孩不像大人能夠明確表達自己身體的狀況,有些新手爸媽常以為小孩肚子餓或是在撒嬌就一直餵他們或是安撫他們,忽略小孩們身體有病症或庝痛。
「寧可相信小孩身體有狀況,先到醫院確認是否有事」鄭醫師說。他有時看到延遲送醫的小孩,到醫院時身體已相當嚴重,就因小孩不太會表達,更加需謹慎看待。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07/05 點閱次數: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