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麻醉與疼痛治療的良醫伙伴 麻醉部及整合疼痛治療中心 林柏鋒醫師

林柏鋒醫師

現 職:三軍總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整合疼痛治療中心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麻醉學科臨床講師
學經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三軍總醫院麻醉部住院醫師、總醫師、國軍花蓮總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麻醉疼痛科主治醫師、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區醫院進修醫師
專 長:臨床麻醉、全靜脈標靶輸液麻醉、急性術後止痛、慢性疼痛治療、增生療法、遠絡療法、微侵入性疼痛治療療、影像導引放射治療、螺旋刀治療、呼吸調控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從小在雙親的教導下,一心就以幫助人為志向的林柏鋒醫師,其實從小原本想當個「發明家或科技人」,為人類發明些有用的東西。就讀台南一中時,原本選擇第二類組想走入理工科,然而後來對當時社會上轉變的不確定性,「也許不如自己幻想的那麼順利理想,庸碌一輩子也發明不了什麼東西,反而危害了人,當醫師至少還能救到幾個人吧!」林醫師靦腆的說.也因為醫師工作目標明確且穩定,於是毅然的轉到醫農組去。
「很感謝國防醫學院的栽培!」林醫師強調地說著,因當時家庭並不算富裕。政府給軍費生的補助,減輕了雙親的負擔,讓他能順利完成學歷。這份工作也能夠實現他想要幫助人的願望。

介於前線和第二線醫療單位的無名英雄
到各科實習之後,林醫師從麻醉科熱心的老師們帶領下,學習到很多實際且救命的技巧,麻醉科醫師要有豐富的內科知識瞭解病人的病況,又需外科般精細的巧手與對手術過程的瞭解,扮演著病人與內外科醫師之間的橋樑。
之前風靡一時的《麻醉風暴》電視劇,很多人都認為第一季第一集的開頭,就很專業的呈現麻醉醫師工作的氛圍。與劇裡一樣,除了上班,還要輪晚上與假日值班,只要一上班就是工作緊湊,麻醉科醫師肩負的是病人一睡,能不能再醒過來的壓力。
一般的手術,麻醉科醫師要讓病人順利平安地度過,而碰到危急休克的病人與手術,麻醉科醫師更發揮他的價值,急救、插管、大量輸血、維持血壓灌注,採取一切方法,其變化與效果往往就在轉瞬發生。與外科醫師將病人從死神拔河中救回來,是最令他佩服的事情,也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而麻醉醫師往往如同無名英雄般,功成卻往往不為民眾所記得。

關於麻醉,病人該怎樣配合與保護自己
麻醉前需空腹(包含水份)適當的時間,以避免嘔吐吸入性肺炎。坦白詳細告知自己的病史,包含之前的手術麻醉經驗。是否睡覺容易打呼,有困難呼吸道的問題,平常服用的藥物,若非該院開的,住院時需帶來讓醫護人員瞭解,尤其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凝合藥物 (通常會在做過心導管支架、中風過、或心律不整的病人常見)。是否對某藥物過敏、以及最好有家屬陪同以解釋病情或危急情況。
慢性疼痛治療 - 整合疼痛治療中心
身為麻醉科的主治醫師外,林醫師鑽研的還有麻醉的次專科-疼痛科.當初在國防部、院部長官們的大力支持,麻醉部前輩們努力推動,三總成立了整合疼痛治療中心,為官兵民眾們提供慢性疼痛的各種治療.林醫師後來有幸能進入疼痛中心學習看診,也曾前往加拿大多倫多,進修超音波導引疼痛治療,利用超音波即時做初步的診斷與精準的注射治療。
印象深刻的是一名服義務役的年輕人,手部外傷後發生了棘手的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上臂紅腫且手一碰就痛,曾讓病人一度想輕生。後來在麻醉部老師們的指導,整合疼痛中心團隊的努力下,超音波導引阻斷疼痛訊息,然後加上各科各樣的輔助復健治療,終於消腫康復,也顯現在影像證據上,讓病人找回健康人生。這過程在葉春長部主任的指導下,林醫師也將這寫成了文獻,刊登在國際期刊上。

麻醉與疼痛治療的工作感想
麻醉是參與醫療重要的過程之一,而疼痛則是參與了病人的人生互動,林醫師很感謝從這兩種領域的工作中學習到人生。從事醫療體會到人生的無常,所以對當下要常懷感恩。
麻醉時壓力當然是有的,「但是儘量不要將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職場中,因為這對同仁是不公平的,而且一般民眾的工作可能是做著重複性或很不得已的事。從事醫療不僅養家糊口,還同時幫助了別人,這讓我很感恩。」行有餘力的時間,林醫師還會定期去捐血,「因為工作中常常幫病人輸血,覺得自己也應該像那些熱心捐血民眾一樣,做點奉獻回饋。」
而關於疼痛治療,「我們所追求的,並不是完全不痛。」印度《薄伽梵歌》第八章說「生命就是痛苦的所在…」,疼痛感在某些層面來看,是身體的警覺與保護機制,提醒你我身體哪裡出現了情況而需要注意,避免更嚴重。「我們的目標就在於:找出能夠治癒的病因,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讓病人獲得改善,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06/05 點閱次數: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