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細胞治療腦中風的新時代


神經科部 周中興醫師
腦血管疾病是106年台灣第四大死因,台灣的腦中風年發生率約四萬人,死於腦中風者約一萬三千人,醫療成本至少四百億台幣。對於慢性腦中風,例如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六個月後的病人,仍未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107年9月,台灣公布修訂之細胞治療特管法(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107年12月,本院率先揭牌成立「細胞治療中心」,適應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腦中風,將讓腦中風病人有更多機會接受細胞治療。

形成原因
腦中風是一種急症,主要是因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若不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腦組織發生受損將難以完全復原,這是因為腦組織無法再生或接受移植等有效治療、腦神經功能無法完全恢復,而殘留神經障礙的後遺症,例如肢體乏力癱瘓、失語症、言語不清和吞嚥困難。

腦中風可分為下列類型,臨床症狀可能因而不同。
腦梗塞:腦血管狹窄阻塞、或身體其他部位血液內的雜質或血塊,被血流沖落形成栓子,使腦血管梗塞,導致腦組織壞死,分別為腦栓塞症及腦血栓症;
腦出血:係因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常見有腦組織內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
短暫性腦缺血:係因腦部暫時缺血引起中風症狀,但及時回復血流使症狀完全恢復,腦組織無永久受損。

臨床症狀
急性腦梗塞中風的症狀非常多樣,可能的症狀包括嘴歪眼斜、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言語不清、構音障礙、溝通困難、感覺異常、吞嚥困難、流口水、眩暈、嘔吐、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大小便失禁、視力障礙(複視、視力模糊不清、視野缺失)、抽搐、精神上的改變(情緒冷漠、躁動不安、記憶喪失)等。

臨床診斷
急性腦中風常見的初期症狀的4項重點(微笑、手舉高、說說話、搶時間),可以記作「FAST」口訣:- F代表Face (臉部特徵):請病人露齒微笑,觀察臉部表情是否有不對稱,或出現嘴角歪斜現象;- A代表 Arm (手臂力量):請病人雙手平舉,維持約10秒鐘,觀察手臂是否無力,或出現單側手臂下垂現象;- S 代表 Speak (說話表達):請病人說一句簡單的話,或回答你的問題時,出現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現象;- T代表Time (搶時間):在懷疑病人有中風症狀時,要儘快確定發病時間,並迅速將病人送往急診室治療。國內也有中文化口訣「臨微不亂」:「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 (ARM);「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FACE);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急性腦梗塞中風發生時,病人經常有血壓升高的情形,乃維持腦部血流的生理現象,此刻不若平時,不須要立刻降血壓,以免腦部血流不足,反而使得中風症狀惡化。

一般傳統治療 
1. 藥物:缺血性腦中風除了急性期有機會使用血栓溶解劑和顱內動脈取栓治療,其他藥物治療主要是減少再次中風危險,例如阿司匹靈等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血劑、治療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藥物,另外就是健康的生活習慣,這些藥物對於腦中風後受損的腦組織及神經功能的恢復效果很有限。
2. 復健治療:腦中風後的前三個月內的康復治療是獲得理想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機,需長時間治療,效果較緩慢,腦中風後六個月,即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復健治療效果也很有限。
3. 其他:中藥康復治療、針灸康復法、傳統推拿康復治療、運動功能訓練、高壓氧治療、靜脈雷射治療等方式,仍有待更多科學證據支持其療效。

新式治療方法
1. 細胞移植治療:107年9月,台灣公布修訂之細胞治療特管法,適應症包括慢性缺血性腦中風,有兩項符合的細胞治療技術項目,分別是自體CD34+ selection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與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自此腦中風病人將有更多機會接受細胞治療。
2. 過去的研究顯示,血液循環的CD34+細胞數量較多的腦中風病人有較佳的預後,因此CD34+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可能是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一種治療方案。
在台灣已有臨床試驗發表研究論文,採用自體CD34+周邊血幹細胞經靜脈或動脈移植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且有初步成效。例如周邊血液透過類似血液透析的步驟,經由機器收集自體CD34+細胞,有效分離細胞,需要約四小時。收集細胞前五日內,有些病人接受顆粒性白血球聚落刺激因子(G-CSF)藥物注射,目的是增加周邊血液內CD34+細胞的數目和比例。
接受治療的病人,目前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年齡20歲以上; (二)缺血性腦中風發生後至少六個月; (三)符合血液細胞品質的篩選條件。病人須經由機器收集一回自體CD34+周邊血幹細胞,於專業的細胞培養室成功培養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細胞後,經靜脈回輸數回CD34+細胞進入病人體內,透過細胞治療對腦組織直接及間接的作用,改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神經障礙後遺症。療程中,每次回診皆仔細評估病人的整體狀況,以維護患者的醫療權益為最高準則。
3. 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則是經由骨髓穿刺取出病人體內的間質幹細胞,經過專業細胞處理和分離,再將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回輸或注入病人體內數回,與自體CD34+周邊血幹細胞一樣,可能經由靜脈或動脈輸注,也可能經顱手術注入腦部,目的都是透過注入的細胞對腦組織直接及間接作用,改善慢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神經障礙後遺症。

未來展望
不論是自體或異體細胞治療,應用於腦部等器官的重建再生,還需要胞外基質,我們首創共同培養人腦神經幹細胞株與腦微血管內皮細胞株,製成重建腦神經血管組織之細胞層片,提供必要之胞外基質與細胞,針對腦皮層損傷進行治療,與世界上各種細胞移植治療腦傷之技術比較,本研究團隊創新細胞層片移植技術:
1. 直接針對病灶進行移植治療,不經由周邊血液循環,可避免血腦屏障之阻礙;
2. 針對腦皮層損傷進行細胞層片移植,避免採用細胞注射時因為針刺造成腦組織受損;
3. 細胞層片中的胞外基質提供組織重建的必要結構物,動物實驗已證明療效優於僅採用細胞成分或僅注射胞外基質之療法。
目前在實驗室不斷的驗證,面對重建失去的腦組織這樣千百年來的困難挑戰,我們掌握了突破性的關鍵技術,獲得2018科技部未來科技展未來科技突破獎,及第15屆國家新創獎精準醫學組學研新創獎的肯定,未來展望在臨床試驗和醫療服務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05/05 點閱次數: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