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醫療新知

小手術中的大學問 淺談疝氣及腹腔鏡疝氣修補治療


一般外科 徐國峯醫師
徐國峯

為什麼會有疝氣的發生?
先天或後天因素造成覆蓋於腹膜上的肌肉或筋膜,發生薄弱、缺損甚至破洞的情形,當受壓時腹內的器官或組織從這個薄弱的區域或開口擠出就形成所謂的疝氣,即俗稱的「脫腸」。
疝氣的發生歸納三個主要形成因子如下:
1. 疝氣袋的存在:此為小兒或部分成人腹股溝疝氣最主要的成因。
2. 腹內壓的增高:常見原因有懷孕、肥胖、腹水、慢性咳嗽、小便困難或長期便秘…等。
3. 身體組織及肌肉變薄弱:主要隨著年長增長的老化、感染產生的癒合不良或腹部手術後切口的組織強度變弱…等因素。

疝氣的分類
依病因可分為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發生位置不同分為腹股溝疝氣、股疝氣和臍疝氣…等;又依疝脫情況則分為可回復性和箝閉性等。
疝氣到底需不需要開刀?
因著腹壁薄弱或有缺損,以致只要腹部一用力,裡面的器官組織就有機會掉出來。嬰幼兒常見的腹股溝疝氣應儘早開刀縫合,但較小的臍疝氣則可觀察到二歲後再開刀治療;婦女懷孕期間產生的疝氣,妊娠早期出現須盡快安排手術,但若妊娠晚期發生且無其他併發症,則可等產後再行處理。
而成人之後產生的疝氣,絕大部分發生於前腹壁,以「腹股溝疝氣」為主。此類疝氣常屬陣發性,疝脫部位稍加壓力即可推回,這使得很多疝氣患者總抱持著:「既然推得回去,就再忍忍」的心態。但民眾需有基本的認知,即大部份的疝氣都不會自己癒合,而且洞只會愈破愈大,也越來越難修補處理。更危險的是,若膨出物卡在疝氣囊裡推不回而形成「箝閉性疝氣」,越卡組織就會越腫,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組織的壞死!

疝氣修補術 
無論疝氣的形成原因為何,到目前為止除手術外,並無任何一種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治癒。而處理的方法就是「補破口」,但這縫補的方式就是一門學問了。
小兒疝氣,只要找到疝氣囊,把出口結紮好即可。年輕人的疝氣,因本身腹壁肌膜的強韌度還夠,大多只需用自體組織來覆蓋其缺口即可,但關鍵在於,若縫得不夠緊,日後復發的機率很高;相反地,若縫得過緊,則會覺得患處緊繃不舒服,且很容易再裂開來。中老人家的疝氣就比較麻煩,因這類疝氣大多由於本身腹壁肌肉力量的不足,或罹有慢性肺病常咳嗽、腹水滯留…等,造成腹內壓攀升;執行手術前,應先控制好這些相關慢性疾病,否則術後若依然不停地咳嗽,或腹壓無法降低,病症還是很快地會再復發。
傳統的疝氣修補手術,常因傷口較大易造成疼痛及感染的問題,隨著醫學的進步,疝氣已可經由腹腔鏡進行微創手術修補。其步驟為在腹壁上打三個0.5~1公分的小洞,以專業器械在皮膚表層與腹膜之間進行疝氣囊袋的修補,輔以人工網膜的墊底鋪設,以加強腹壁的強度並降低疝氣復發的機會。目前人工網膜的研發,日益精良,部份材料為健保給付,另外有一些較新穎的外科設計與材質則需自費。人工網膜的使用大大地減少了組織的發炎反應與纖維化,同時因其為可吸收的材質而減少異物存留人體的比例,進而減輕術後常見的異物感情形。
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有著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的特性,通常病人術後一至兩天即可輕鬆步行出院。

結論
疝氣常常是一個「雖不舒服但還可忍受」的惱人疾病,由於患者害怕開刀或醫學認知的不足,讓自己長期處於忍耐不適、身體心像受損狀態下,更有不少案例因拖延治療時間而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影響與傷害。所以要徹底解決疝氣問題,唯靠手術治療,但術後仍需病人注意保養,如三個月內禁止腹壓瞬間上升之動作;咳嗽時要用手按住手術部位以減少衝擊力,以及持續控制原慢性痼疾…等,以避免再復發的機率。
疝氣的手術方式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05/05 點閱次數: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