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分院報導

基隆分院-淺談貝西氏症(Behcet's disease)

淺談貝西氏症(Behcet's disease)
基隆分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 黎亞綺 醫師
黎亞綺醫師
Behcet's disease中文譯名稱作貝西氏症或畢賽氏症,又或因發生地區多見於中東、東亞以及地中海地區而稱之為絲路病(Silk Road Disease)。好發年齡在20-40歲間,男女的比例依地區人種的不同而有差異。致病機轉不明,可能與遺傳基因(如人體的 HLA 基因易感性有關),加上後天環境因素與微生物感染等等,造成免疫異常現象。
此病屬於血管炎的一種,主要的臨床表現是:
1. 口腔潰瘍:大多數的病人以此表徵為初期症狀,好發位置在唇部、牙齦、夾部黏膜及舌頭,以多發性的潰瘍為主,直徑小於1公分,多數在1-3周內會自行癒合,不留疤痕,但會反覆發作。
2. 生殖器潰瘍:疼痛性的潰瘍,男性多發於陰囊,女性常發生在大小陰唇,傷口較深較易留下疤痕,需與性病鑑別。
3. 葡萄膜炎:患者可能出現視線模糊、畏光流淚、眼球充血、異物感等症狀,常為反覆發作,嚴重者會形成前房積膿 (hypopyon),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的後遺症,建議Behcet's disease的患者都要接受眼科檢查。
4. 皮膚病灶:結節性紅斑(erythema nodosum)、表淺性靜脈炎、毛囊炎樣皮疹等。
5. 血管病灶:動靜脈血管栓塞或血管瘤等。
6. 其他:關節炎、消化道潰瘍、中樞神經病變等。

另外補充一點,雖說口腔潰瘍是Behcet's disease最常見的表徵,但在所有口腔潰瘍的鑑別診斷中,Behcet's disease只佔了1%,大部份的口瘡還是以不明原因(約佔70%)及維生素缺乏(約佔22%)為主。
由於Behcet's disease的臨床表現廣泛且複雜,需要依不同的症狀開立秋水仙素、類固醇或免疫調節藥物,給予個別化的治療。早期診斷很重要,建議有反覆口腔潰瘍或眼睛葡萄膜炎患者,儘早至風濕免疫過敏科做詳細檢查。

基隆分院 風濕免疫過敏科 黎亞綺 醫師簡介
現職: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
專長: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修格連氏症候群、硬皮症、血管炎、皮肌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及過敏症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9/03/05 點閱次數: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