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以愛之名.讓愛延續-器官移植簡介( 一)肝臟移植簡介

以愛之名.讓愛延續-器官移植簡介( 一)

肝臟移植簡介

  器官移植是將他人捐贈出來的臟器,經手術移植至受贈者身上,使其發揮功能,取代原來衰竭或病變的臟器,並以免疫抑制藥物降低排斥發生的機率,使該器官重新發揮其特有功能。肝臟移植始於1963年,由美國Starzl醫師率先完成,台灣則在1999年完成首例成人活體肝移植。根據健保署檔案分析結果顯示,2003-2012年全民健保給付的國內肝臟移植共有2,243名案例, 3年存活率為82%。以存活率而言,國內肝臟移植手術,已屬先進國家水準,10餘年來成功解救許多生命垂危之嚴重病人回歸正常生活。

 

二、肝臟移植適應症

  在過去B型及C型的肝炎的患者接受肝臟移植,其疾病復發的比例很高,移植後存活率也比其他肝臟疾病接受移植者低;近年來因於分子診斷學及抗病毒藥物的發展,使得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肝臟移植的存活率可以提高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此外如: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酒精性肝硬化及不明原因之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且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手術(Child’s score ≧ 7 分),如肝細胞癌:單一腫瘤≦6.5cm;或多發腫瘤≦3個,最大直徑≦3cm,全部腫瘤直徑和≦8cm或其他肝臟腫瘤,如次發性內分泌神經瘤(secondary neuroendocrine tumor)、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惡性表皮內皮血管細胞瘤(malignant epitheloid hemangioendothelioma);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

 

三、移植的種類可分為:

  • 全肝移植:是將腦死捐贈者的整顆肝臟,直接移植至另ㄧ成人受贈者。
  • 縮小肝移植:是用精密細緻的手術方法,將成人捐出的肝臟裁剪成配合病童需要的大小,再移植給罹患末期肝病之病童。
  • 活體肝臟移植:就是由健康的親屬捐出部份肝臟,給體重範圍內的病童或成年人。
  • 分割肝移植:就是把腦死捐贈者的整顆肝臟,以手術分割成兩部份,較小的左邊給病童,較大的右邊給成人。

 

四、肝臟捐贈來源

  肝臟移植分配原則依據衛生署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肝臟移植評分標準」,全臺灣受贈者計算總分後決定分配順序。

 

1.    活體肝臟捐贈:由健康的五等親內之親屬出於自由意願,在無壓力、無代價及無任何金錢交易之前提下,同意捐出部分肝臟以供移植。

2.    非活體肝臟捐贈:因意外或疾病導致腦死的病患,在最近親等之親屬同意下,捐出肝臟以供移植。

 

五、不適合接受肝臟移植的情況

1.    年齡太大或太小者(大於65歲或小於10歲)

2.    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或血液循環系統病變的患者

3.    非侷限於肝臟之癌症病史的患者

4.    愛滋病患者或有發燒感染的患者

5.    心智能力退化者(如控制不良的精神病患)

 

六、如何登記肝臟移植

1.    掛號:一般外科門診

2.    收集病史:若有精神疾病或酒精成癮者,須由精神科評估認為可接受移植方可進行。

3.    抽血與檢查:術前血液檢驗、腹部超音波及正子掃描

4.    送審健保局:通過後交由登錄中心變更為等候者

 

  在台灣,每年約有1,200人正在等候肝臟移植,幸運獲得大愛肝臟捐贈人數約100例/年,平均等候3~5年有機會獲得分配大愛肝臟移植。然而大愛捐贈來源有限,活體肝臟移植是紓解病人等待器官移植窘境的方法:活體肝臟移植是由五親等內的健康成年人捐贈部份的肝臟給親屬,可以縮短等待移植天數,病人因而得到比較好的存活率。本院自2005年完成第一例活體肝臟移植至今,已順利完成300例以上活體肝臟移植。

 

       一般外科 陳登偉主任 謝宗保醫師 樊修龍醫師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7/12/04 點閱次數: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