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疾病第一道防線造就苦口婆心的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 劉智軒 主治醫師

劉智軒
現職:三軍總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學科兼任講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士國防醫學院畢
經歷: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三軍總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總醫師、三軍總醫院內科部總醫師、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主治醫師
專長: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高血脂症、甲狀腺等內分泌疾病

感受親人為病所苦進而選擇新陳代謝科 
身邊有許多人親人都有新陳代謝的問題,加上奶奶與外婆因糖尿病而吃藥控制,因此在求學時,就想著鑽研親人們病發的原因,更想要把書裡的知識用在臨床上,檢示家族們用藥的情況。就在選擇新陳代謝科後開始實習,發現台灣飲食西化導致糖尿病的病人愈來愈多,一旦罹患糖尿病後,身體只會變得複雜,因許多的疾病都從糖尿病延伸而來。
糖尿病是一種無所不在的血管疾病
身體從頭到腳都有血管經過,而最早受到高血糖傷害的最小血管就在視網膜,它有如相機感光片,血管的受傷也會影響神經細胞,進而讓人失明;體內器官也會造成損壞,像是腎臟病,因腎臟有許多血管,它猶如過濾網般,若血管受傷,將會發生慢性病變。
「輪子壓到腳沒感覺呀~也是糖尿病病人會發生的狀況。」劉醫師舉著電視廣告的例子,他說明糖尿病人造成末稍神經沒知覺,這是小纖維神經的病變,一開始都是從小血管開始塞,再來就會是大血管,便會發生中風、心臟病等疾病。
血糖不適不易查覺更需主動發現
其實糖尿病是不容易發現的,往往會發現,都是在因病住院、身體檢查等才意外發現。
當人們的血糖指數到160-180是沒有任何感覺,飆到300以上,會感覺循環差,卻也感受不到身體變化。可是這時血管已經在受傷,等到有症狀時已經是很嚴重。
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如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建議應定期追蹤,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現今已有臨床及大量研究報告指出,發現有狀況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將血糖控制好,之後會跟正常人一樣,不易產生併發症。
文明病:壓力大出現甲狀腺亢進
新陳代謝科還會遇到許多不同的疾病,像是甲狀腺亢進、慢性疲勞症等。劉醫師認為,大多數是後天環境造成。以甲狀腺亢進為例,屬於內分泌科常見疾病、容易在懷孕過程或高壓環境誘發,算是民眾口中提起的賀爾蒙失調之一,近年來已是內分泌和代謝科一起看甲狀腺亢進這個疾病,且不僅是發生在女性,連男性也會有,應是壓力大引起。
預防的方式即是減輕自身的壓力,如覺得無法釋壓,也許該從飲食、運動做起。
運動333養成習慣
劉醫師從醫總是不厭其煩的向病人勸說飲食的重要性,不斷地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從改變飲食習慣開始,戒掉精緻食物,即使是天然水果,一天只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養成運動習慣,每周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心跳要達每分鐘130下以上。
劉醫師除了推廣運動333外,更建議民眾多曬太陽,以增進人體的維生素D,穿短袖短褲曬15分鐘,增加身體免疫力。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12/06 點閱次數: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