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分院報導

北投分院-老年憂鬱症


  老年人與社會的關係也隨著歲月逐漸在累積變遷中。老年人面臨心理上的變化,包括家人、親友的死亡失落感、退休導致角色喪失,或是青春已逝、空巢、喪偶、經濟困難、失去自尊心、失去自主性,甚至與社會隔離。這些失落都可能影響老年心理健康狀態。

  銀髮族的精神心理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憂鬱症,相較於一般憂鬱症,老年憂鬱症患者比較不會有罪惡感,但卻有較多身體抱怨,例如疼痛、疲倦、失眠等,也容易焦慮、恐慌、出現認知障礙,且記憶力變差,因此必須與失智症鑑別診斷。

  老年憂鬱和失智初期症狀可能很像,也有可能同時出現,該如何分辨?憂鬱症是失智症的危險誘發因子,但憂鬱造成的健忘可以治療,失智卻會逐漸惡化。 憂鬱症患者常出現不願意做事、推托的行為,或抱怨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行;但失智症患者卻是真的沒有能力做事,也就是他很想去做但我們不讓他去。

  除了體質因素外,身心衰老、身體病痛、家庭社會支持少,是老年人罹患憂鬱的主要原因所在。一個人年紀大了,腦部退化,神經細胞凋零,掌管情緒穩定之神經化學系統自然也受到影響;血清素系統及腎上腺素功能降低易造成憂鬱症,在罹患身體疾病會引起內因性及心因性的憂鬱,因藥物的作用及疾病在生理上而引發的效果,加上慢性疾病產生的不便,活動自主性降低,長期不適,尤其疼痛皆容易產生憂鬱。

  約有40%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常見的有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血管硬化等,這些慢性疾病可能經由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腦部功能而造成神經精神症狀的表現。身體疾病、腦部退化、心血管疾病以及藥物(例如部份抗癌藥、降血壓藥物),都是老年憂鬱症的誘發因子。罹患部份癌症(肺癌、胰臟癌等)、病毒感染疾病、退化性疾病(巴金森氏症等),或有精神疾病史(焦慮、輕度憂鬱、失眠等)的老人,也容易得老年憂鬱症。

  家庭社會方面,老年退休後,人際活動減少,社會地位消失,自主經濟能力降低,再加上現代社會家庭結構改變,多為小家庭,兒女各自成家立業,為生活奔忙,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少了許多,都是憂鬱的促發因素。

  憂鬱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它是腦部的生理疾病以心理、情緒症狀來表現,同時伴隨身體症狀,憂鬱對人類生活品質及功能的影響並不亞於常見的內科疾病,正確的診斷與治療能避免老年患者到處看醫生檢查,尋求治療,早日發現及治療,能避免老年憂鬱慢性化,降低自殺危險,同時改善生活品質,而正確的診斷,有賴於醫療人員對憂鬱的了解與警覺。

老年憂鬱症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7/11/02 點閱次數: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