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醫療新知

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在憂鬱症診斷與治療的創新應用~診斷躁鬱、憂鬱症 三總分辨率達7成


資料來源:2018年10月12日青年日報記者謝璿/臺北報導

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在憂鬱症診斷與治療的創新應用~診斷躁鬱、憂鬱症 三總分辨率達7成~ 
憂鬱症和躁鬱症雖同是精神疾病,但治療方式大不同。過去醫師僅能透過問卷和會談來診斷,整體約有1成誤診率,若因此吃錯藥反而使病情更加重。三總團隊耗時多年研究發現,利用非侵入性儀器可檢測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就能提升分辨是憂鬱症還是躁鬱症的準確率達7成,未來也盼能進一步應用在臨床上。
三軍總醫院主治醫師張勳安領導精神生理研究團隊,藉由臨床醫學研究分析俗稱「躁鬱症」的第2型雙極性憂鬱症病人、單極性憂鬱症病人與健康人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結果,同時,也分析單極性憂鬱症病人在接受不同抗憂鬱藥物組合前後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結果的變化,發現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在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上的創新價值。

創新發現登國際醫學期刊
張勳安醫師說明,自律神經源頭位於大腦,神經線路遍布全身各處控制著內臟等器官,其中的交感神經就像是油門、副交感神經是煞車,一旦失衡就導致疾病發生。
過去醫學研究顯示,憂鬱症病人因心臟自主神經功能中的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也就是控制的「煞車」故障,可能因此導致心律不整、心因性猝死等心臟疾病,憂鬱症患者罹患或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35倍、躁鬱症則高達1.6倍。
為找出客觀診斷精神疾病的工具,三總團隊自2013至2015年間,針對尚未接受精神藥物治療的116名躁鬱症患者、591名憂鬱症患者以及421名健康人,以「心律變異性檢測儀」檢測心臟自律神經功能。這系列發現已陸續在2016至2018年,被國際知名醫學期刊(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以及Neuropsychiatry)刊登。

心臟自主神經檢出差異性
張勳安主治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結果發現與健康人相比,雙極性憂鬱症病人心臟自主神經副交感神經功能最低,其次是單極性憂鬱症病人。若以代表副交感神經功能的高頻指標4.995 ln(ms2) 當做切點,區分雙極性與單極性憂鬱症的敏感度為75%,特異度為65%。
團隊也研究單極性憂鬱症病人在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前後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差異,發現不同種類的抗憂鬱藥物的影響不同,是否合併服用鎮靜安眠藥的影響也不同。以上研究成果未來極有潛力能指引憂鬱症的個別化治療,嘉惠病患。
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11/05 點閱次數: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