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淺談慢性腎臟病

腎臟內科 魏光宇醫師

過去十年來,台灣的末期腎臟病持續有著最高發生率及盛行率,與全球多數國家相類似,人口老化及糖尿病是造成透析病人增加最主要的因素,與白種人比較起來,亞洲人在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速度較快,但是死亡率卻較低,因此有較多慢性腎臟病病人會進入洗腎,由此可見,國人在慢性腎臟病的認識及防治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超過三個月,並且對健康造成影響,其中腎臟結構異常證據可以來自於蛋白尿、血尿、影像學檢查或者是病理切片上的異常; 而功能異常則由腎絲球過濾率(GFR)做判斷,GFR可依年齡、性別、體重、種族及血清肌酸酐(Cr)等數值,由適當的公式估算出來,慢性腎臟病指GFR<60 ml/min /1.73m2。 
慢性腎臟病預後與其病因、GFR分期、白蛋白尿多寡及其他危險因素和併發症息息相關,慢性腎臟病的診斷、分期及預後仰賴臨床資料,如個人史、家族史、藥物史、社會環境因素、身體檢查、實驗室檢驗(抽血及驗尿)、影像學、病理學等來做綜合判斷,不論是依尿液白蛋白量或GFR作為預後指標,未來發生死亡的風險都較腎功能正常族群顯著較高,面對如此高盛行率且與不良預後高度相關的疾病,我們要知道何時該採行篩檢措施及高風險因素有哪些?
當出現腎臟病常見的症狀,如水腫、血壓高、血尿、泡泡尿、原因不明的食慾不振、乏力、貧血、尿路症狀(尿頻、尿急、尿痛)、腰痛等則需提高警覺,本身有高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有腎病家族病史、高脂血症、長期服用中草藥或止痛藥、低體能活動者、吸菸者、高尿酸血症或痛風關節炎病人、老年人或代謝症候群病人,則應接主動受腎病篩檢並定期追蹤。
面對慢性腎臟疾病,預防勝於治療,了解常見的症狀及控制危險因子是早期診斷及預防的重要因素。

淺談慢性腎臟病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10/05 點閱次數: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