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重開始的深呼吸~體重與睡眠呼吸障礙的隱形連結
發布日期:2025/07/07點閱次數:113


睡眠醫學中心

40歲的陳太太是一名公務人員,最近因為健康檢查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醫師提醒她應注意代謝症候群與睡眠品質問題。她開始回想,近年來自己常有「睡了像沒睡」的感覺,早上醒來仍然疲憊、白天上班總是頭昏腦脹、容易打瞌睡,甚至同事都發現她會在開會中打呼。
她苦笑著說:「以前都怪自己年紀大、工作忙,現在才覺得,好像真的該面對身體發出的警訊了。」
像陳太太這樣BMI過高、生活忙碌、不易就醫的族群,是現代社會中相當常見的一群人。他們可能沒意識到的,是體重問題不只是影響體態和代謝,更可能潛藏著一項嚴重但常被忽略的健康風險──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體重與 OSA 之間的密切聯繫
肥胖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幾乎可以說是互為因果。根據研究,有約七成的OSA患者同時有肥胖問題,而在肥胖人群中,也有約四成罹患OSA。更有研究指出,體重每增加10%,就可能讓OSA的風險上升將近六倍!
從解剖上來說,肥胖者的咽喉與舌頭周圍會堆積較多脂肪,讓氣道在睡眠時更容易塌陷。而腹部肥胖則會壓迫橫膈膜,降低肺部容量,使氣道張力變弱,也更容易造成呼吸中止。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胖胖的人一仰睡就打呼,甚至會突然「沒聲音」、停止呼吸。

除了這些結構上的改變,肥胖還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與代謝,例如會讓「飢餓素」分泌增加、「瘦體素」失去作用,使人食慾增加、代謝失調,結果就是更容易吃多睡差,進一步惡化OSA與體重控制,形成惡性循環。研究發現,OSA患者血中ghrelin(飢餓素)偏高,而接受持續正壓呼吸治療(CPAP)後可恢復至接近正常水準。
此外,許多風險因子常常一起出現:男性、年紀增長、脖圍粗、顱顏結構狹窄(如下顎後縮、鼻中隔彎曲)、抽菸飲酒、內分泌疾病(像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等,都會增加 OSA 的機率。特別是在亞洲族群,即使體重不重,但由於骨骼結構較小、咽喉空間窄,也可能出現嚴重OSA。
這些都提醒我們,肥胖不只是外觀問題,更是與呼吸、睡眠、代謝密切相關的健康危機。

減重對 OSA 的改善與藥物新進展
醫學研究一致顯示,只要能成功減重,OSA的嚴重程度便有機會明顯下降。體重每減少5–10%,通常就能降低 AHI(呼吸中止指數)20%以上,若減重幅度達15%以上,甚至有機會使部分患者從中度降為輕度,或達到臨床緩解。
目前臨床上可選擇的減重藥物種類越來越多,以下表格整理幾種主流藥物的作用機轉與適用對象:
需特別提醒的是:減重藥物本身無法取代CPAP等治療,建議合併呼吸道支撐措施一同使用,才能確保夜間呼吸安全,也讓藥物效益更持久。

牙科與耳鼻喉科手術介入:從結構出發改善呼吸道通暢
對於部分結構性狹窄明確的OSA患者,例如扁桃體肥大、懸雍垂過長、舌根肥厚等,或是對CPAP治療無法耐受者,牙科與耳鼻喉科提供一系列微創或中度侵入性手術來改善上氣道狹窄。

一般外科與腸胃科領域的減重手術選項
對於部分嚴重肥胖(BMI ≥35,或BMI ≥30併有代謝性疾病)且合併OSA的患者,減重手術(bariatric surgery)可視為治療選項之一,並在臨床實證中展現良好效果。此類手術主要目的是降低胃容量或改變腸胃吸收結構,以達成長期且穩定的體重下降,進而改善呼吸功能與OSA嚴重度。
研究指出,接受減重手術的OSA患者其AHI指數可在術後6–12個月顯著下降,部分患者甚至可脫離CPAP治療。這些手術同時也改善糖尿病、高血壓與脂肪肝等共病,是多重代謝障礙族群的重要選擇。

當患者對藥物與生活方式介入效果有限、且BMI達標準時,可考慮轉介一般外科或胃腸科評估適合之減重手術類型,作為多專科整合治療OSA的一環。、翻身,然後繼續睡。這樣的情形,幾乎每晚都在發生。

三軍醫訊NO259牙科與耳鼻喉科提供一系列微創或中度侵入性手術
三軍醫訊NO259主流藥物的作用機轉與適用對象
從減重開始的深呼吸05



語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