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籃球開始的運動醫學之路開啟3D精準治療新時代 - 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蔡曜同醫師
發布日期:2025/06/04,
點閱次數:309
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蔡曜同醫師
「為什麼有些NBA球星受傷後仍能重返巔峰,有些卻從此無法回到賽場?」三軍總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蔡曜同,從國中時期迷上NBA與籃球時,便對運動與身體解剖構造產生濃厚興趣。這份好奇與熱忱,成為他投身運動醫學的起點,也奠定他日後在精準醫療與微創手術領域的深耕志業。
親身經歷 成就使命
蔡醫師回憶,大學畢業後服役於左營海軍,某次打球時膝蓋被撞擊導致前十字韌帶斷裂,卻因即將投入住院醫師訓練,延遲手術整整七年。這段親身經歷讓他更能體會病人的無助與焦慮,也深刻感受到手術與復健過程的艱辛。
「我曾是患者,也曾承受復健卡關的挫折,這讓我更能同理病人。」這份體會轉化為使命感,使他立志投入運動醫學,致力於幫助更多病人重拾活動能力與生命熱情。
馬祖開創3D列印客製手術,讓膝關節治療邁向精準化
蔡醫師在馬祖駐診期間首創當地3D列印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他表示,透過術前電腦模擬與3D列印導引模板,不僅可精準調整膝蓋角度,也能讓病人清楚了解術後預期成果。「這讓膝關節矯正手術的準確率大幅提升,也減少病人術前及術後不確定感。」
他強調,這套系統與美、日、韓等國同步發展,已成為台灣骨科界精準醫療的重要突破。在臨床工作中,蔡醫師推動多項前沿技術,並強調「精準、安全、個別化」的治療理念:
• 3D列印導切板輔助高位脛骨截骨矯正術:透過術前電腦分析與客製化3D導切板,依病人解剖角度量身打造矯正方案,有效改善膝關節內翻退化問題,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壽命甚至治癒早期的退化問題。
• 膝關節鏡下半月軟骨根部破裂縫合術:針對中老年女性常見的半月軟骨根部破裂,以微創手術恢復膝關節原始生物力學,成效已獲國際文獻支持。
• 自體軟骨移植手術:利用台灣研發的專利技術,取自體少量軟骨細胞,經酵素分解後植入受損部位,大幅延緩關節退化進程,廣受運動員與退化性病人青睞。
助病人重返熱愛的場域,是最大成就
「最有成就感的事,是看到患者重新回到他們最熱愛的運動場上。」蔡醫師談及近年來「滑雪骨科」成新趨勢,幾位因滑雪導致前十字韌帶斷裂並合併半月軟骨複雜破裂的男女患者,經高難度重建手術與復健後,術後一年便重返雪場滑行如初。
他也特別分享一位羽球教師的故事:「他堅持重建手術,只為再戰教師盃羽球賽。術後一年回診時,他告訴我:他拿下冠軍了。」這些回饋讓蔡醫師深信,醫療不只是技術,更是幫助他人重新燃起生命熱情的途徑。
正確觀念:先診斷,後治療
面對市面上各種熱門的關節注射療法,如PRP、自體脂肪幹細胞、玻尿酸等,蔡醫師提醒:「再昂貴的注射,也無法取代正確診斷的重要性。一定要先知道『為什麼痛』,再談要怎麼治療。」
蔡醫師強調,許多膝關節問題如半月軟骨破裂、韌帶斷裂或軟骨磨損,皆需仰賴理學檢查,影像檢查等專業評估,搭配微創與再生醫療手段,方能真正改善病況。
他呼籲民眾若有持續不明膝蓋疼痛,應至合格之醫療院所接受X光、超音波甚至核磁共振等完整檢查,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最新軟骨移植技術,為關節退化開啟生機
針對關節軟骨缺損,蔡醫師介紹由台灣自行研發的「自體軟骨移植再生技術」,僅取少量健康軟骨細胞,即可補足大片損傷,顯著減緩退化。「這項技術已商品化多年,是台灣骨科界在再生醫學領域的驕傲。」
提醒民眾:疼痛別輕忽,精準醫療可改善生活品質
「運動傷害不只影響表現,更會降低生活品質。」蔡醫師呼籲,對於膝蓋疼痛、無力、不穩定等問題,不應拖延或自行處理,務必尋求專業意見。三軍總醫院運動醫學團隊擁有完備的診斷工具與高階術後復健設備,並採用微創手術與量身訂製的治療計畫,提供從診斷、手術到復健的全方位服務。幫助病人安全、有效地重返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