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慢性C型肝炎

胃腸肝膽科 林煊淮醫師

台灣人口中約2-5%有C型肝炎感染,在西南沿海地區,有些鄉鎮C型肝炎比例甚至高達30-50% C型肝炎感染,大部份可能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但約有50-80% 發展成慢性感染,長期慢性C型肝炎感染,有20%-50%會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所以C型肝炎是個重要的健康議題。
C型肝炎病毒為30 nm~50 nm直徑大小、具脂質外套的RNA病毒,目前已知有6種不同主要基因型和100種以上的次要基因亞型,台灣之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佈以亞型1b為主,約佔全部C型肝炎病毒之45-71%。C型肝炎傳染的途徑主要是經由血液感染,如輸血、打針、刺青、針灸、穿耳洞,或是共用牙刷、刮鬍刀等。夫妻間性行為而感染C型肝炎的機率不高,且不會經由飲食傳染。目前C型肝炎尚無有效的疫苗,因此應盡量避免感染,不要與他人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等。
C型肝炎感染的潛伏期為2週~6個月,通常為6~9週,從發病的1至數週前直到整個急性期。慢性帶原期皆具傳染性,一般人群的感受性是一致,感染後的免疫反應尚不清楚。C型肝炎感染大多是輕微或無症狀的感染,臨床表現包括緩慢發作的黃疸與全身倦怠。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約70%-80%會演變成慢性肝炎。慢性C型肝炎患者,約5-20%於20-30年間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約1-5%死於慢性肝炎的併發症(肝硬化與肝癌)。
是否感染C型肝炎無法由外觀來判定,必須由抽血來檢查,首先是檢驗血中的C型肝炎抗體(Anti-HCV),當此抗體為陽性表示,目前仍感染C型肝炎或曾感染C型肝炎病毒但現在體內已無病毒,所以當抗體為陽性時可檢驗血中C型肝炎病毒量(HCV RNA viral load),此反映肝臟中C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力,可以作為慢性C型肝炎治療的評估。另外,在抗體未出現之前,可以作為早期感染的指標,是診斷有無C型肝炎感染,最具敏感性與特異性的檢查。另外平時要定期檢查肝功能、胎兒蛋白(AFP)、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肝硬化或肝癌。
傳統治療的方式以注射干擾素合併口服抗病毒藥物為主,但干擾素有許多副作用,如發燒、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掉髮、白血球及血小板數目降低、焦慮、憂鬱、食慾不振等,以至於有許多病人無法完成治療或不敢接受治療。近年來有新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DAA)問世,大幅減少副作用並提高治癒率,但是藥價昂貴無法普遍治療一般大眾,所幸由民國106年起納入健保給付,針對部分肝臟已經有嚴重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病人使用。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有大幅提升,但仍然建議病患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以免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或藥物間交互作用,另外治癒後仍要定期接受肝臟檢查。
C型肝炎的預防重於治療,目前仍有一大部分已經感染而不自知,建議要定期接受檢查,如發現感染請盡速就醫。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6/05 點閱次數: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