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核子醫學,精準治療新曙光-核子醫學部李岳醫師
發布日期:2025/02/07點閱次數:203

李岳醫師
多年前,核醫這科別一度式微,因為當時核醫所生成的影像相當模糊,加上超音波等檢查的普及,使傳統核醫檢查的需求逐漸下降。但近年來,隨著傳統核醫與電腦斷層影像的融合及正子造影的發展,使影像的品質變好,診斷力大幅提升;再加診斷和治療用核醫藥物的推陳出新,讓核子醫學成為精準治療的明日之星。

「其實核子醫學算是冷門中的冷門。身邊的親友也對核子醫學一知半解,我的專科執照號碼才200多號,這表示從核醫科誕生到現在,全台灣也才200多個人考過這證照。」李岳醫師說。
不過,由於對於影像醫學、生物和化學的熱愛,加上很重視病人診療的互動與成就感,因此李醫師選擇投入了檢查與治療並進的核子醫學。

核醫科和放射科影像特性不同
一般人聽到影像的檢查或治療,就會想到放射科,然而兩者的特性不太一樣。放射科主要專注於結構性的影像,比如X光、電腦斷層(CT)。這些技術主要呈現身體器官或病灶的結構,影像非常清晰。電腦斷層是由造影的機器產生輻射,穿過人體後產生影像。
「我們核醫科則側重於功能性的影像,透過注射放射性藥物來觀察器官的運作狀況和疾病影響的範圍,而不僅僅是結構本身。我們的造影機器沒有輻射,而是接收從病人體內病灶聚集的藥物產生的輻射」李醫師試著用簡單的方式解釋著。
核醫科打的不是放射科的顯影劑(或譯作對比劑,contrast),而是「示蹤劑(tracer)」!劑量極少不會對腎臟造成傷害,也不會引起過敏反應。藥劑均經過設計自帶導航功能,會跑到病灶位置,在那裡釋放放射線,亮起來告訴我們「這裡有問題!」


分子影像與診療並進的核子醫學
核醫是個能檢查又能治療的專科,對於甲狀腺癌使用「放射碘」治療已經有多年的經驗,病人只要吃下一顆膠囊,就能對手術無法清除或轉移的癌細胞精準打擊,對正常組織傷害少,已經是甲狀腺癌標準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近期藥物的進步也使其他腫瘤的患者有了核子醫學治療的新選擇,例如「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成效就讓李醫師印象深刻,這疾病一般民眾聽起來可能很陌生,但其實並不罕見,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當年罹患的就是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相比一般的胰臟癌,這種腫瘤的惡性程度可能相對較低,但是因為診斷困難,時常被發現時已經全身轉移,錯失了治療的時機。

「我們核醫科現在針對這種腫瘤有了新的正子檢查藥物,能精準診斷疾病轉移的範圍,也有新治療方式-肽受體放射核種治療(PRRT),可以有效打擊腫瘤細胞,讓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存活時間大幅提升。有一個病人罹患了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其中一種胰島素細胞瘤,轉移到肝臟,只要沒有點滴給糖水就會立刻低血糖昏迷,住院快半年沒有辦法改善,後來用我們的PRRT治療不但腫瘤顯著縮小,也不再需要點滴給糖水,順利出院」李醫師振奮地說。
不僅如此,核子醫學在治療攝護腺癌骨骼轉移上也有厲害的武器「鐳223」藥物,日前李醫師遇到一個病人,第一次來治療時,痛得只能躺著進來,連換個姿勢都痛到不行。這個治療需要打六次針,每次間隔一個月。結果,才打到第三次,他竟然「走」進來了,連拐杖都沒有!
李醫師表示,當時還愣了一下,心想:「咦?這人是誰?家屬嗎?」他笑著跟李醫師打招呼說:「醫生,是我啦!」更神奇的是,他還開心地分享最近去爬山的經歷!
「當然,我也提醒他,雖然疼痛改善很多,骨頭還是很脆弱,爬山這種活動對他是危險的。」李醫師說。而看到病人因得到精準治療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總是讓李醫師更加充滿前進動力。


專一分子精準治療,漸納健保造福廣大病友
隨著藥物研發的進步,更能靈活地把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掛」在專一性分子上,針對不同癌症進行量身定制的治療。一種藥物分子,診斷、治療全包,是醫學界一大進步。
目前的核醫治療藥物以自費居多,因藥物相對新穎,且研發、製造、保存困難,所以價格昂貴。然而,除了治療甲狀腺癌有明顯成效的放射碘治療早已是健保項目外,治療攝護腺癌骨轉移的鐳-223近年也納入健保,大幅減輕了病友的經濟負擔。相信未來,其他有效的藥物將會逐步進入健保體系,造福更多不同癌症的病友。

語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