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健康是身心平衡的縮影,深入探索奧秘,守護您的健康~胃腸肝膽科黃奕軒醫師
發布日期:2025/01/06,
點閱次數:852
腸胃不適是現代人生活中常見的困擾,除消化性潰瘍及腫瘤等疾病外,許多患者在內視鏡或影像學檢查中未見異常,卻依然受症狀所苦,影響生活品質。黃奕軒醫師專注於腸胃科的臨床與研究,特別致力於功能性腸胃病與腸胃動力異常的診治,例如胃食道逆流、腸胃道蠕動功能障礙等,希望透過精準診斷和個人化治療,為病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憑藉對生命研究熱情,遠赴比利時深造四年
人類生命的複雜與奇妙讓人深感敬畏。從細胞層面的運作到整個身體系統的協調,每一個環節都展現了生命的精密與韌性。然而,生命的脆弱同樣不容忽視,無論是疾病的侵襲、外在環境的壓力,還是內在機制的失衡,都可能動搖這份微妙的平衡。
黃醫師選擇學習醫學不僅提供了深入探索這些奧秘的機會,也讓人學會如何在健康與疾病之間尋求最佳的干預策略。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希望能夠守護這份脆弱卻無比珍貴的存在,幫助患者在困境中重拾尊嚴與希望,並引領他們走向更健康的未來。
胃腸肝膽科不僅僅是內視鏡檢查或解決消化道急症,更是一門深刻理解人體內部運作的學問,它結合了基礎科學、臨床技術,並強調對患者整體的關注。黃醫師在比利時的胃腸道研究中心四年深造期間,專攻腸胃腔動力學和胃腸腦互作障礙(DGBI)。期間,他與來自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與背景的專家合作,在跨領域團隊中完成臨床研究。印象深刻的一次研究中,團隊利用壓力荷爾蒙評估壓力對腸胃運動的影響,從設備校準到數據分析,不斷面對挑戰並調整策略。最終,研究成果不僅獲得學術界的認可,還深化了對壓力影響腸道功能的理解,帶來極大的成就感。這段經歷讓黃醫師深刻體會到臨床研究對醫學進步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對腸胃科的熱愛。因功能性腸胃疾病涉及多重因素,這段進修大幅提升了他的研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賦予了幫助患者改善生活品質的使命感。
抽絲剝繭的臨床工作,協助患者找回健康
在臨床工作中,最讓黃醫師印象深刻的是與慢性病人建立長期關係的過程。許多患者因為功能性胃腸道障礙(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胃輕癱)而長期受困於不適與生活品質下降。這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並不總是一蹴而就,需要醫患之間的信任與耐心。記得有一位患者多年來一直因胃輕癱困擾,幾乎放棄希望,但透過持續的調整治療方案與生活建議,最終看到明顯的症狀改善。那一刻,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也是極大的成就感來源。
診斷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過程中,始終以患者的症狀為主,並根據症狀選擇相應的檢查進行輔助診斷。在胃腸肝膽科,這些檢查技術包括24小時食道酸鹼值阻抗測定、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無線酸鹼監測膠囊以及胃排空測試,能夠幫助醫師更精確地了解胃腸道的運作與異常,並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這些檢查不僅是對症狀的補充,還能協助深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最終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同時,心理與生活習慣評估也至關重要。腸胃道常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壓力與焦慮會透過腸道微生物與神經系統的互作影響腸胃功能,引發腹脹、腹痛或腸躁症等問題。這些表現實際上是身體的「預警聲音」,提醒人們關注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腸胃道健康不可忽視
對於黃醫師來說,腸胃疾病不僅僅是症狀的緩解,更是對病人全方位生活的改善。他鼓勵病人面對慢性疾病時,不應輕言放棄,而是主動與醫師配合,共同找出適合的治療方式。健康的胃腸道不僅影響消化功能,更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例如心理健康、免疫功能甚至代謝疾病。當出現長期的胃腸不適,如腹脹、噁心或早飽時,應該積極尋求專業協助,千萬不要忽視這些症狀。同時,飲食和生活習慣對胃腸健康影響極大,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以及良好的作息習慣是維護胃腸健康的重要基礎。最後,也希望大家能正視心理與腸胃健康的連結,壓力管理對於許多胃腸道疾病的預防和緩解都有顯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