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傷口難復原,細胞治療來支援~細胞治療中心喬浩禹醫師
發布日期:2024/12/04點閱次數:263

喬浩禹抱胸照原始檔
蓄積經驗朝複雜傷口深研
「從整形外科延伸至困難傷口治療領域,是在2015年時,我當第五年整形外科住院醫師時,遇到八仙塵爆,當時三軍總醫院接收了最多的嚴重燒燙傷的病人。所有整形外科醫師與跨領域的專家一起群策群力搭配當時無上限的醫療資源,配合當時全台首創燒傷輸液流程及組合式照護措施,三軍總醫院達成了八仙塵爆收療病人零死亡率的卓越成果。」喬浩禹醫師有所感觸地說。
經過八仙塵爆後,政府修改相關活動法規,民眾們對於燒燙傷的公共意外也提高警覺,漸漸地減少大面積燒燙傷的病人,在慶幸的同時,喬醫師也朝“困難傷口”的治療方式做深研。


細胞治療提供困難傷口治療新途徑
「在處理困難傷口時,總會被病人及家屬問著,喬醫師,我知道我的傷口很嚴重,可是能不能不要做截肢呢?」喬醫師回憶著,隨著政府對於幹細胞療法頒定《特管法》,讓醫師們能在治療和科學倫理之間,建立一個平台,為病人尋求解決之道。
整形外科領域的傷口治療,以病人身體完整性做考量,遇到嚴重外傷或是感染,會盡量以保留肢體為前提。然而,必要性的截肢也是治療方法之一,喬醫師也曾遺憾地看過病人及家屬,因堅持不截肢導致敗血症往生。


「需要釐清,怎樣對病人是好的。我的病人中也有兩、三位,因糖尿病引發腳部嚴重發黑,皆不希望做截肢手術。當時我們保留3到6個月的足部,利用血管治療將血管打通,再將傷口清創使用負壓治療、人工真皮或是再生治療。成功保留肢體,使原本膝下截肢的傷口改為僅失去部分腳趾。現代的傷口醫學有新的抗生素、敷料及再生治療等多種武器可以治療。」喬醫師說。而這也是喬醫師希望在為了找出對病人整體性最好的解決方案,而不斷在再生治療領域努力的動力來源。


三軍總醫院合作GTP實驗室帶來保障
根據衛福部107年的《特管法》開放用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來治療大面積燒燙傷和慢性不易癒合的傷口,而針對疤痕、皺紋、凹洞等外觀問題,則適合用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進行填補。

「我們臨床上看到來尋求細胞治療諮詢的病人,他們的確都是在經過標準治療已經數個月甚至數年, 還是沒有得到理想的療效。此時,能在細胞治療或者在再生醫療雙法的架構下,衍生出的類細胞治療,我想對於這些病人是很大的福音。」喬醫師說。

想要考慮細胞治療,可以先做健保的門診評估,了解自己傷口無法癒合的原因,再對症下藥。因細胞治療是將病人的細胞,無論是脂肪幹細胞、纖維母細胞等等,送到合格的實驗室做培養後,再把這些幹細胞放回病人自己身體的體內或傷口表面。


困難傷口雙重療法併進
「後續如果進展到確定要接受細胞治療,那細胞治療培養及後續細胞治療的注射,就是依據特管法下依階段自費收費。療程中間病人在標準進階治療的過程中,是在健保治療的架構體系之下,是不衝突的。」喬醫師說。
在醫學中心做評估和治療的好處是,不會一味地推薦自費療程給病人,反而是會在眾多療法中,經由專業醫師建議提供更適切的個人化方案給病人,維持生活品質和治療傷口。

三軍總醫院細胞治療中心的網站,也有提供目前比較活躍在做細胞治療的相關的主治醫師及其名單與科別,那大家就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來做諮詢。

語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