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診斷部簡介
發布日期:2024/09/05,
點閱次數:199
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部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先進的技術設備,成為醫療領域中的重要一環。無論在臨床診療、教學培訓還是學術研究方面,都展現出色的成就和無與倫比的專業能力,為病人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單位沿革及組織架構
三軍總醫院放射診斷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位於小南門的陸軍801總醫院,由台灣放射線學的先驅吳靜醫師主持相關工作。吳靜醫師曾創辦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並設立X光訓練班,為台灣光復後的醫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三軍總醫院遷移至內湖院區,放射診斷部的醫療和學術實力逐漸提升。本部的醫師在臨床和學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例如在103年以「婦女保健中心」為主題參加國家品質標章競賽,並獲得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104年發展「肺節結切除術前電腦斷層定位術」,協助外科胸腔鏡手術精準及有效切除肺小節結,避免病人肺部組織大範圍切除並縮短手術時間。105年積極發展「急性缺血性中風動脈取栓術 」,通過中華民國神經放射線醫學會認證為合格訓練醫院。106年以品管圈主題「降低尖峰時刻門診及住院病人X光檢查之等候時間」參加先鋒基金會第201屆全國品管圈大賽榮獲「特優獎」殊榮。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放射診斷部也在109年與資訊團隊合作開發自助報到系統,提供患者快速便捷的報到流程。111年由張維洲部主任及許一智主任率領的團隊研發「體外物理抗凝器」,應用於自發性低腦壓頭痛患者接受「硬腦膜外血液貼片治療」,取得中華民國專利認證,並獲頒「112年第20屆國家新創獎」。同年,由張維洲部主任及柯凱雄主任任率領的團隊憑藉「多發性肺節結術前電腦斷層導引同步穿刺定位術」獲得SNQ國家品質認證標章。
對於放射診斷部展望,張維洲部主任說,除了配合國軍醫局與三總的硬體升級走向,同時會擴大推動人工智慧優化排程,納入一般的電腦斷層、磁振造影檢查,加快民眾取得醫療服務的速度,提高三總醫療口碑,他強調,正因為過去幾年在包括軍醫局局長蔡建松醫師等長官的帶領與支持下,放射診斷部不斷添購最新設備,同時強化人才培育,他在之後仍將此列為重點工作,除了從國防醫學院體系的培養之外,期望透過對外招募,更多醫師加入三總放射診斷部的行列,將提供同樣的待遇與出國進修的機會,以加速招募新血加入團隊,持續強化三總放射診斷部的戰力與醫療量能。
目前,放射診斷部擁有專任主治醫師16位、住院醫師14位、兼任主治醫師13位、醫事放射師77位、醫學物理師1位、護理師11位和資料管理員16位。該部門的教學團隊包括3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助理教授和6名講師。
硬體設備及醫療服務特色
放射診斷部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以提供高效和精確的診斷服務。自101年9月以來,引進了256列快速電腦斷層檢查儀,能進行心臟冠狀動脈檢查和全身血管造影。103年12月引進的3D數位乳房X光機(TOMOSYNTHESIS),提供更完整的3D斷層影像,滿足乳房攝影和定位穿刺切片需求。104年9月,放射診斷部引進了最新型多功能數位血管攝影儀(SIEMENS ARTIS Q),支持各類介入性檢查並提升微創手術能力。107年12月,安裝了第4台磁振造影儀(GE 1.5T Optima MR450w),縮短了排程等候時間,提高了病人的檢查滿意度。108年8月,部門引進了640切全視野急速電腦斷層掃描儀(CT),該設備不僅降低輻射劑量和縮短檢查時間,還提高了影像品質和細微病灶偵測率。109年1月,放射診斷部裝設了高階磁振暨正子整合系統(MR-PET),此系統能在單次掃描中同步獲取MRI和PET數據,大幅降低受檢者的檢查時間,並提高診斷及治療規劃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對於部門的研究能力也有長遠的增進效果。112年12月,放射診斷部裝設了雙向血管攝影X光機暨滑軌式電腦斷層掃描儀,提供一站式診斷及治療,大幅縮短中風、急性腸胃道出血等病人診斷及治療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