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分院報導

北投分院-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北投分院-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身體臆形症是身心科方面的疾病,病人往往不願意到身心科就診,根據2006年澳洲學者Castle等人所發表的文獻,估計身體臆形症的盛行率大約在0.7%至2.3%。然而,因為這類病人常會去尋求非精神科的醫療,只有一部份的人會在精神科就診,所以盛行率容易被低估。在某些特定的機構,像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部門,會有較高的盛行率,大約6%至15%,在性別方面,男女比例並沒有太大差異。在發病的年齡層分布,有一部分是在青少年及成人早期,因為此時期身體正歷經巨大轉變,對身體的感覺會相對敏感,另一個好發病的時期則是在停經後。病人往往會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形象並對微小缺陷過度想像,造成生活上的痛苦,在受到關注的部位方面,根據Phillips等人收集了200個身體臆形症的個案,去統計不同性別的差異,結果發現,男性比較關注的部位依序為性器官、肌肉質量及頭髮髮量;反之,女性會比較關心體重、乳房、大腿及小腿是否勻稱,然而這些受關注的部位,也跟個人的社會文化背景有關。

身體臆形症致病的機轉到目前仍然不明,可能跟血清素及多巴胺系統有關,個案會出現一些強迫性的行為,像重複的照鏡子,過度的化妝及打扮穿著,過度的節食或運動,甚至灌腸,自我傷害,強迫自己去看一些美容或時尚雜誌,長久下來,個人的自尊心也會低下,有些病人會變得不敢出門,影響到社會及職業的功能,甚至出現社會互動焦慮與隔離。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會對其他人會產生莫名的敵視態度,尤其是對異性,且急需尋求他人的肯定,形成了人際關係上的問題。個案會專注在身體上的小缺陷上面,通常不只一個部位,且隨著時間過去,可能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部位,而併發出憂鬱焦慮或恐慌等共病。

身體臆形症為一種慢性,且對病人身心及生活功能影響極大的病症,通常病人會執著在身體的微小缺陷,無法接受自己可能罹患了身心疾病,通常一開始會拒絕精神科方面的治療,他們會一再地尋找整形外科或皮膚科的協助,而這並不會讓他們滿足,在2001年 Philips 等人發現在289個身體臆形症個案中,有高達76.4%的人會尋求非精神科的治療,其中尋求皮膚科治療的有45.2%,尋求整形手術的有23.2%,除了皮膚科的外用藥外,整形手術像鼻整形,抽脂,隆乳等等,都是常見的,雖然可以改善外觀,但是其心理的內在問題,仍沒有解決,其實整形手術並不是最好的治療,除非病人覺得已經滿足,若病人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可能會尋求更激烈的手段或治療,甚至對醫療不信任,引發醫療糾紛。因此,適時的讓這一類病人轉介給精神科醫師來評估是可行的方式,在治療方面目前最有效的治療, 是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合併使用。在認知行為治療方面,首先協助個案了解其認知上的錯誤、思考上的偏差,會導致情緒困擾;或是一些錯誤的認知,會使病人無法面對身上任何瑕疵。同時訓練個案分辨出這些問題,並逐漸改變思考模式,停止強迫性的行為及思考,然臨床徵象變化不同,若有相關任何問題,仍建議尋求專業身心科團隊評估與治療。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5/05 點閱次數: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