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醫療新知

微創廔管結紮術治療—複雜性肛門廔管

大腸直腸外科 鄭屹喬醫師

兩千多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即有對肛門廔管的描述,當時他認為這個肛門周圍的小突起是因為划船或騎馬造成的;十七世紀,太陽王路易十四也曾因為這個疾病深受困擾,既使在結節上用上敷料,並試著灌腸,群醫仍束手無策,直到外科醫師Charles-François Felix手術後,整整休息了四個月,才治好了這個疾病。
從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肛門廔管不是用內科方式能夠治癒的疾病;再者,肛門廔管本身雖然不是危及生命的大病,從廔管開口滲出帶有異味的膿液,以及有時開口堵住造成的腫痛,卻會大大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
現在醫學研究得知,肛門廔管是肛門內腺體發炎,化膿後穿過肛門括約肌,在肛門周圍皮膚形成出口的不正常通道,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式是手術,簡單的廔管可以在不造成失禁的前提下切除,然而,切除複雜性廔管卻難以避免損傷部分的肛門括約肌,因而造成不等程度排便失禁的後遺症。

本院大腸直腸外科鄭屹喬醫師,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到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臨床進修,發現該院對肛門廔管的治療,著重在盡可能保留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因此手術多採用肛門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
肛門括約肌間廔管結紮術(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簡稱LIFT)是由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Prof. Arun發展的術式,根據2007年的發表,手術成功率可達94%,其他文獻回顧,平均也有70-80%的成功率;此手術最迷人之處在於,可以在完全不破壞肛門括約肌的情況下治療肛門廔管,倘若術後復發了,也可以再次手術,因為傷口縮小,臨床上病人的術後疼痛也比較輕微,因此適合複雜性肛門廔管、肛門廔管術後復發以及本身肛門括約肌功能較差的病人。
鄭屹喬醫師除了請教在美國的教授,也多次向Prof. Arun學習,進而將該術式運用在臨床的病人上,鄭醫師日前即收治一中年男性,同時有四個廔管開口,經一個多小時手術,在保留完整肛門括約肌下,找出所有的通道並結紮,術後隔日病人即可出院,也沒有肛門手術術後常見的尿滯留併發症。
目前在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單條廔管手術可以在30分鐘內完成,因為傷口變小,疼痛減輕,不僅住院時間縮短,門診追蹤也十分簡易,相比於傳統手術需每周回診四到六次,接受此術式僅需回診兩次,病人滿意度較高。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5/05 點閱次數: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