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5期   2024 年 5 月號

每月醫星

精準醫學不再是口號,精進醫術造福民眾—一般外科伍希元醫師


伍希元背手照

「我的父親是做模具,要用不同的工具修理模具;我的母親是做裁縫,要用技術修改衣服。從小對於精細工作與解決困難的精神耳濡目染,而外科醫師的工作性本質等同,可用手術將人們的身體修復完成。」伍希元醫師真誠地述說自己的耳濡目染且幽默比喻。

見證精準醫學神奇之處
其實曾在內科和外科中抉擇,因喜歡看書、深入研究想選擇內科;也因喜歡動手作選擇外科。最後,考量到一般外科有著內科需思辨和外科手術清除病根的特性,於是專精於內分泌與消化外科。
2018年到2019年,前往世界最好的癌症中心-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擔任腫瘤外科的研究員,看到當地的研究人員將精準醫學運用在臨床上,有著豐富的經驗,令伍醫師感到神奇。
回到台灣,近年來伍醫師參與的團隊也使用精準醫學,成功讓腫瘤縮小;這種手術前輔助治療的作法,在甲狀腺癌還是前衛作法。對於台灣來說,精準醫學的應用已加速成長中。

其中一位病人是甲狀腺癌,腫瘤太大無法切下來,若不處理之後將會造成大出血和吞嚥困難,可說是相當危急卻又難以處理。因此,透過精準醫學基因檢測先使用標靶藥使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效果不僅很好也提升了治癒率。
「精準醫學是藉由基因檢測,知道是哪種基因病變引起腫瘤,可以幫助到病人本身;若是遺傳性的疾病,也能擴及病人的家人們做為最佳預防。」伍醫師補充說明。

微創技術後更無痕
相較於精準醫學在這1-2年,開始積極地廣泛運用; 而「微創手術」已普遍成熟運用於像是甲狀腺、乳房問題,協助病人在傷口小、恢復期短的情況下,更不留下難看的長疤。
「十年前,10個人中僅有1~2位病人適合做微創手術。現在,已是7~8位病人適合做微創手術。」伍醫師說。
就甲狀腺手術為例,用四公分的小洞,甚至使用內視鏡不在脖子上留疤,深入身體內部清除病灶,需要精細解剖,否則會影響到病人的說話聲音和吞嚥功能等。正因傷口極小,能夠盡早地投入原來的生活,也能維持良好的術後照護。

純熟技術推廣到偏鄉
隨著微創的工具進步、團隊技術提升,接著追求的是,如何將傷口變小,從四公分再縮小到幾公分呢?亦或將傷口藏在嘴巴裡、腋下等,是所有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的目標。
然而上述這些,對大城市區醫師們日常,能夠有許多臨床經驗,但對台灣偏遠地區仍是有待努力。同時也任職於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的伍醫師,遇到一名老太太,因胰臟有腫瘤,總是要坐兩個小時的車子才能到醫院治療。
「那名老太太的兒子死於胰臟癌,因意外發現的腫瘤輾轉難眠,為了讓她方便,用微創手術,住院兩個禮拜出院後,從此解決她的問題。」伍醫師說,這是他做外科的初衷,把疾病治癒的成就感,更是把城市醫院已普遍使用的微創技術,帶到偏遠地區,造福當地民眾。

術後追蹤超重要
「即使像甲狀腺癌這樣善良的病症,完全切除後如不追蹤還是會有風險的。」伍醫師口氣帶著可惜的意味,畢竟他看到許多術後不再追蹤又復發的病人。
至少每半年必要回診,僅在門診用超音波即能短時間確認到,身體器官是否有變異。
「尤其是經過全甲狀腺切除術後的病人,每三個月要拿處方箋時,醫師同時安排抽血檢查,每半年進行超音波診斷,就能有效早期偵測復發。」伍醫師叮嚀著。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3/12/05 點閱次數: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