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0期   2023 年 12 月號

醫療新知

澎湖分院神經外科鍾名軒醫師提醒脊椎退化的問題

鍾名軒醫師
澎湖分院神經外科 鍾名軒醫師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逐漸老化,也會出現各種部位的疼(酸)痛。醫院的骨科或神經外科門診,經常會有患者自述,出現腳酸、腳麻、走不動,還以為是有膝蓋、骨質疏鬆的問題,經過醫師詳細診斷,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主要病因是「脊椎退化」而引起的病變。

澎湖分院神經外科鍾名軒醫師表示,許多人都曾有過腰部、肩頸痠痛的症狀,卻忽略了脊椎正悄悄地退化,近幾年來,腰痛是僅次於呼吸道症狀病人來就診的理由。脊椎退化性疾病主要是脊椎長期身體重量或高身體負荷,合併過度及不正常的頸椎與腰椎活動,造成椎間盤、脊椎關節、脊椎韌帶磨損及不正常增厚,最終導致其周圍脊髓與神經的壓迫造成症狀。尤其是日常生活中,需反覆彎腰、提取重物、抬重及滑手機,過重的體重等,都是常見造成脊椎退化性疾病的風險因子。
輕微的脊椎退化初期大多數都沒有症狀,但若未注意,脊椎退化會持續進展逐漸造成更嚴重的神經壓迫及脊椎旁肌肉疲乏酸痛。患者可能出現下背痛、後頸疼痛、上肢/下肢麻、電流感的疼痛。更嚴重的患者甚至影響到上下肢運動功能造成肢體乏力,到後期甚至可能會伴隨大小便失禁。

治療目標為減少疼痛,維持日常生活及工作,若未造成生活嚴重疼痛及肢體乏力,可採用止痛藥物,透過日常生活作息改變、減少風險因子、穿著輔具、局部藥物注射,大多數患者可有效改善。若未改善,則可藉由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進行物理治療減緩疼痛。若經過以上保守治療若還是無法改善疼痛,造成生活不便,或者已出現肢體無力,則需要手術介入緩解神經壓迫症狀。

鍾名軒醫師提醒鄉親,每個人的脊椎經歷長年的活動與重壓,正常脊椎骨頭跟骨頭中間的椎間盤,會因退化開始脫水、變質,進一步出現骨刺、狹窄、脊椎滑脫等等狀況。為避免脊椎退化,建議從日常保健做起,挺胸避免駝背走路;坐的時候,腰背完全貼著椅背,屁股坐滿椅子,避免翹腳,坐了半小時,提醒自己起來活動一下;不要彎腰提重物,只要搬的物品比身體位置還要低,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來。維持良好的習慣,才可以降低脊椎退化的程度。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3/09/05 點閱次數: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