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0期   2023 年 12 月號

醫療新知

內視鏡輔助微創顱底手術之臨床應用

神經外科部林柏君醫師

神經外科部 林柏君醫師

顯微鏡開顱手術往往需要較大的傷口和較多的結構破壞,才可以到達顱底病灶,近十年來,經鼻內視鏡手術的快速進展,改變了部分顱底腫瘤的治療策略,提供了一個無傷口,破壞小,快速復原的微創手術選擇,但也帶來了新的手術挑戰。
在所有的手術併發症中,術中內頸動脈的傷害和術後腦脊髓液的滲漏都是特別令人擔憂的,若是藉由經鼻腔內視鏡手術來治療偏離中線的病灶時,其所承擔的相關手術風險更是明顯提升。

本院神經外科部林柏君醫師在神經外科部服務十餘年期間,戮力於鑽研顱底腫瘤暨腦血管手術治療,自2017年起開始致力於發展自然孔內視鏡手術處理顱底病灶,其中包括了經眼眶內視鏡和經耳道內視鏡,這些新式的自然孔內視鏡手術不但克服了經鼻內視鏡的解剖限制,更增加了內視鏡手術處理顱底病灶的臨床適應症,以及改善經鼻內視鏡手術的相關併發症。

經眼眶內視鏡手術處理顱底病灶是由Kris Moe醫師於西元2010年首度提出。根據文獻查閱,經眼眶內視鏡手術自2016年開始應用於神經外科領域,林醫師自2017年開始在國防醫學院大體實驗室藉由大體老師頭顱來鑽研經眼眶內視鏡手術,並深究探索其可能的臨床應用,經實驗發現,經眼眶內視鏡手術相較經鼻內視鏡手術和經上唇內視鏡手術,可以提供更大的手術視野和器械自由度,以及更短的手術路徑。另外複雜病灶有廣泛性前外側顱底侵犯,經眼眶內視鏡手術相較其他兩種手術方式,更是提供更多的手術優勢。

自2013年起,經耳道內視鏡手術藉由 Daniele Marchioni和Livio Presutti醫師所發想及推廣,除了耳鼻喉科常見的中耳病灶,更可以應用於內耳道的腫瘤移除,在掌握相關知識和基礎後,提出了更為新穎的經耳道內視鏡手術方式。藉由經耳道內視鏡來做前岩骨磨除,進而把經耳道內視鏡的應用領域拓展到側顱底及腦幹腦池,同時和開顱手術Kawase approach做比較,發現經耳道內視鏡可以提供更寬廣的手術視野。
藉由發展不同的自然孔手術,建立全腦360度無死角內視鏡手術系統,此舉可提升顱底內視鏡手術的技術水平及臨床應用範圍。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3/09/05 點閱次數: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