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外科 蔡念螢醫師
痔瘡是什麼?
痔瘡其實並不是後天增長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人體組織,屬於正常直腸肛門構造的一部分,醫學上又稱為「肛門軟墊 (anal cushions)」。
痔瘡主要是由黏膜下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的平滑肌纖維,這三個結構所組成。它可以察覺壓力,在內括約肌內襯能協助封閉肛門。但是當痔瘡腫脹、脫垂、肌肉纖維破裂等現象發生時,甚至已經導致出現不舒服感時,就是需要治療的時候。
痔瘡分幾類?
痔瘡依據發生的位置分為內痔和外痔,或是合併兩者的混合痔。
● 內痔:生長在肛門中齒狀線以上,初期比較不會痛,解便時出血。
● 外痔:生長在肛門中齒狀線以下,容易疼痛,坐立難安。
● 混合痔:痔瘡橫跨齒狀線上下,初期會痛也會出血。
如果我得了痔瘡怎麼辦?
在台灣有症狀的痔瘡盛行率超過6成,常常是大家羞於啟齒的隱疾,但是痛起來要人命,平常也讓人坐立難安。痔瘡診斷有三步驟:
治療方式有哪些?
非手術治療方式
● 藥物治療:包括局部應用的藥膏、軟膏或栓劑,可以減輕痔瘡引起的不適,減輕疼痛和瘙癢感。部分藥物也含有收縮血管的成分,有助於減輕痔瘡組織的腫脹。
● 飲食調整: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全穀物,有助於預防便秘,減少排便時對肛門的過度壓力。
● 坐浴:坐浴是將臀部浸泡在溫水中,這有助於減輕痔瘡的疼痛和瘙癢感,並有助於保持肛門區域的清潔。
手術治療方式
● 結扎術(Rubber Band Ligation):治療內痔常見的方法,多半用在第二度和第三度的內痔,對脫垂和出血有某種程度的效果。醫師會使用橡皮環緊縛痔瘡的根部,隔絕其血液供應。隨著時間的推移,痔瘡會自行脫落。
● 紅外光熱凝療法(Infrared Coagulation):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技術,在肛門道內可用此法將許多小血管因熱使之纖維化,而達到與橡皮筋結紮類似的效果,但不能用於治療較大的痔瘡。
● 痔瘡雷射治療(Laser Coagulation):使用高能光束縮小痔瘡組織,從而減輕症狀。主要適用於輕度或中度的內痔,對於較大或較嚴重的痔瘡可能效果不佳。
● 痔瘡切除手術(Hemorrhoidectomy):對於嚴重的外痔或內痔無法通過其他手段治療的情況,切除術是一種有效的手術方法。
● 痔瘡環狀切除手術(Stapled Hemorrhoidopexy):這是對內痔有效的手術方法,通過使用特殊的設備切除痔瘡並同時固定其位置。
如何避免痔瘡找上“門”?
第一招 定期排便:便祕是造成痔瘡最常見的原因,因為過硬的糞便會傷害肛門,造成細菌感染、發炎、腫脹,而促使形成痔瘡。因此應盡量保持規律的排便頻率。有便意時,避免長時間憋著,引起便秘,讓發生痔瘡的機率增加。
第二招 改善飲食習慣:由於痔瘡的最常見的原因是便秘,飲食上多攝取蔬菜、補充膳食纖維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招 每小時起身走10公尺:久坐及久站都會讓肛門周遭血管受到壓迫,久而久之就容易發炎、腫脹,以致痔瘡發生。日本平田肛門科醫院院長平田雅彥建議每坐1小時,就起來走動10公尺。日本醫療法人齊智會ODA Clinic衛教資訊則指出,除了不要久坐以外,也應該避免用同樣姿勢久站,最好不時活動一下,才能避免痔瘡。
第四招 保暖改善血液循環:身體寒冷會讓肛門周圍血管收縮、血液流動變差,容易引起痔瘡發炎疼痛,因此平田雅彥建議透過泡澡、使用暖暖包溫潤臀部等方式改善。由醫師診斷為較輕微的痔瘡,平時可以透過洗澡時,用溫水浸浴肛門的方式,改善症狀;但如果是較大的痔瘡,一定要就醫治療。
第五招 適度運動:推薦做簡單的腹肌鍛鍊運動,例如平躺捲腹,透過鍛鍊腹肌,增加肛門血液循環,也能達到預防便祕的效果,進而降低痔瘡發生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