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單孔微創手術 治療急性闌尾炎效果佳


小兒外科 鄭詠升醫師
小兒外科鄭詠升醫師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最普遍的腹部疾病,常發生於年青人,但也可能發生在老人或嬰幼兒。急性闌尾炎,俗稱『盲腸炎』,古稱『腸癱』或『天釣症』,意即上天要釣走一個人性命的疾病,我們由名稱即可知此病之兇險。因其臨床表現與許多內科疾病相似,因此精準鑑別診斷及早期治療更顯重要。完整而周延的理學檢查,加上適切的實驗室、影像檢查,才能將疏漏減至最低。

人一生當中可能發生闌尾發炎的機率為5%到7%。男女發生率為10至25歲約3︰2,25歲後比率漸接近,至35歲則相同,最常發生於10到30歲之間,較少發生於5歲以下及65歲以上,更少發生於1歲以下的嬰兒及80歲以上的老人,但是一旦發生於此年齡的兩極端,則常因症狀及病徵不明顯或不典型,易為醫師忽略,以致引起腹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急性闌尾炎最主要罹病原因,闌尾管腔因粘膜下淋巴增生、糞石、狹窄、腫瘤或其他感染引起的阻塞,粘液堆積在管腔內形成壓力。闌尾出口阻塞後6小時之內,闌尾壁內就開始發生水腫、發炎,和部分上皮的破壞,大約經過12小時以後,闌尾壁即呈水腫肥厚,闌尾腔內並充滿膿液。到了更後期,則會發生黏膜的潰爛、闌尾壁的壞死和穿孔。若更進一步進展則細菌穿過壞死的闌尾壁到腹腔內,而導致腹膜炎。

急性闌尾炎症狀是漸進性的,大部分的病人,首先感覺在上腹部或肚臍附近疼痛,然後在數小時之後,才開始在右下腹部感覺疼痛。若闌尾位於盲腸後面時,起初的痛就可能侷限在右下腹部。上腹疼痛後轉變成右下腹局部疼痛,為急性闌尾炎的特殊病徵,此現象約發生於三分之二的病人。除了疼痛外,症狀還伴有嘔吐、噁心、食慾不振、發燒、寒顫、便秘、拉肚子、腹部僵硬等臨床症狀。以上所述為一般急性闌尾炎的症狀,約有5%的病人,在外科醫師診斷時,已有闌尾破裂穿孔的現象,因此如果有充分理由懷疑為急性闌尾炎,仍以早期手術為宜。而診斷常見方法除詳細的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還包括白血球檢驗、尿液檢驗、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當然,最後更精確的檢查還包括診斷式腹腔鏡檢查,這也是一種兼具診斷接治療的方法。      

除了極少數病例外,急性闌尾炎須以外科治療。初期的闌尾炎偶而也可以用抗生素治好,但是這種非手術的治療,只應留在沒有外科醫師的情形下使用。有些病人來得太晚,已形成局部膿腫,但沒有腹膜炎的現象,一般而言可以抗生素治療,等膿腫消失後兩三個月再施行例行的闌尾切除手術。在已形成膿腫的情況下則不宜施行闌尾切除手術。目前本院實施的手術方式,包括有傳統的剖腹及微創手術,微創手術部分,本院目前有全國最先進的「單孔微創手術」,傷口大約1公分,在肚臍下緣,術後除了傷口小,恢復體力快外,傷口也隱藏在肚臍內,外觀幾乎看不出來。曾有紀錄病患開完刀隔日就出院,恢復效果甚佳。

至於一些特殊情況,如嬰兒及小孩的急性闌尾症狀較不典型,如單純發燒或嘔吐,且也因為嬰兒及小孩無法描述病情的經過,同時因為發生率低,因此正確地診斷急性闌尾炎往往較為困難,因此在確診時,都已經合併穿孔,故此罹病率及死亡率也跟著提高。在醫學案例報告中,穿孔率大都在15-50%。在學齡前更高,約在50-85%。因小孩常有〝肚子痛〞等不典型症狀,因此家屬常疏忽的認為這次只是另一次的〝肚子痛〞,而沒有找醫師檢查,直到穿孔發生,病情更惡化才送去醫院,有些父母則嘗試給他們灌腸等,使腸蠕動增加而更加速穿孔破裂。至於預防性闌尾切除手術,一般而言,醫學上是沒有例行性預防性闌尾切手術。唯一的例外為闌尾內有糞石的病人,要前往沒有足夠的醫療人員的地區,不然的話,發生闌尾炎的危險性不足以做為預防性闌尾切除手術的理由。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4/09 點閱次數: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