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0期 2023 年 12 月號
顱內高壓是一種極其嚴重的腦疾病,對腦部組織造成嚴重腫脹脫疝損傷、甚至植物人或死亡。而透過臨床照護經驗觀察顯示,低溫療法對於難治型顱內高壓患者的消腫,可漸進式達成且減少顱內高壓併發腦萎縮的程度,給予重度創傷性腦損傷及腦出血中風患者,在急性期有新的希望和康復機會。
本院神經外科部主任洪東源教授指出,低溫療法是通過降低患者體溫,從而減少腦部組織的代謝率,降低氧需求,因此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和腦水腫,並減少神經細胞的損傷程度。此外,低溫療法可根據每位患者的狀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因此又稱為目標溫度控制(TTM)。
三總日前收療一位59歲男性患者在工地工作,因不慎從高約三公尺的地方高處墜落,腦部重創,發現有顱內出血、氣胸、左側股骨、髕骨粉碎性骨折且呈現難治型顱內高壓,經本院緊急先做開顱手術減壓,並結合低溫療法於術後進行目標體溫控制,如今已逐漸恢復意識,可說話對談,成功讓傷患恢復,並轉進一般病房。
洪主任進一步表示,健保署預計自112年下半年將給付低溫療法於難治型顱內高壓患者治療,為神經醫學領域注入新希望;近3年來本院神經外科部神經加護重症團隊,與高雄醫學大學神經外科醫師龔瑞琛密切合作,進一步研究和改進低溫療法,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和更高的康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