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鼻過敏的中醫診療


中醫部 胡展榕醫師
台灣因環境的關係,「鼻過敏」的盛行率相當高。雖然「鼻子過敏」的症狀並不致命,但常常反覆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涕倒流、喉嚨癢、清喉嚨或咳嗽、眼睛癢、流眼淚等,除了可能讓自己或別人誤以為是不是感冒了之外,也可對生活的品質與身心功能的發揮造成影響。

通常引起「過敏」的過敏原,對大部分健康的人而言,並不足以讓身體產生發病的反應,但對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卻可能造成影響。中醫對這種「過敏」的表現與「鼻過敏」許多眼、耳、鼻、喉的症狀,自古來有相當多論述,也有多種對應治療的理論與經驗。在中醫的理論中,人都有一種保衛人體不受外來環境(包含過敏原或致病原)影響而生病的能力,當這種保衛人體的能力能夠適當表現時,人便比較不容易生病,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可用一般常說的「抵抗力」來理解。但若是人因為各種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導致體質或臟腑的功能變差,讓身體保衛人體的能力出現異常時,便可能使身體對於原本「大部分健康人不會有反應」的過敏原產生反應,而鼻過敏正為其中的一種情況。

面對這樣的問題,可有兩類主要的處理原則,一是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機會,透過環境的整理或是局部的隔離(如口罩等)可達到,但由於鼻過敏的過敏原常漫佈於生活周遭,要徹底隔離並不容易。另一種是改善體質,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使鼻部的防衛功能得到改善,而不易因過敏原的刺激產生病理反應。如中醫的肝、心、脾、肺、腎等臟腑,對供給與調節身體的防衛能力各有重要的功能,若這些臟腑的功能減弱或出現異常,可使身體的衛外能力變差而容易被過敏原影響,可透過中醫師的診察來診斷是哪些臟腑功能出了問題,而實施相對應的中藥或針灸治療,使過敏較不易發生,也減緩鼻過敏的不適症狀。除透過中醫師的調理外,日常的保健方式也是相當重要的,如穴位的按摩與熱敷(例如位於眉稍的攢竹穴與兩側鼻翼旁的迎香穴),可提高鼻部防衛功能、減緩過敏症狀;運動或中醫的健康操可增進身體循環與防衛功能;調整飲食與作息習慣,如常喝冰飲或生冷食物或常熬夜、過度疲勞,這些習慣都會降低身體的臟腑功能,使得防衛能力減弱,是鼻過敏的人需要注意的。

透過上述的調整,通常在兩週左右鼻過敏的症狀便可有較穩定的改善,而體質的強化大約可於兩個月右看出效果。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4/09 點閱次數: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