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人體病菌糾察隊,精準用藥守護健康—感染及熱帶醫學科王永志醫師


王永志
對於生物學相當有興趣的王永志醫師,選擇感染科是對生物研究的喜歡,更是將自己性格中抽絲剝繭的特質,運用在鑽研找到病人感染問題癥結點,再對症下藥,讓王醫師認為這是重要並能持續奉獻的事情。

不亂吃藥訓練細菌
病人因為各項可能感染症住院後,感染科醫師會先從病人身上取出檢體作病原菌培養,配合各項檢查,判斷是否為病毒或細菌作祟,同時也會先給予經驗性的藥物治療,幫助病人打贏這場與微生物對抗的戰爭。
「不適當的劑量、不適當的時間吃抗生素,那是在訓練細菌變得更茁壯。」王醫師說。當醫師判定身體不適是由細菌引起,開出的抗生素,務必遵照時間吃完,完成一個療程。

抽絲剝繭找源頭
對於找出細菌或病毒在身體的這件事,王醫師相當執著。曾經有病人因為病情嚴重從別的醫院轉來,在王醫師接手後,憑著對疾病的敏感度著手找出原因,不斷地做研究、培養病菌,確認是一種黴菌感染,立即針對病菌改變用藥方式。最後病人恢復健康直至出院。這對醫師來說是一種成就感,而對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來說是一輩子的感動和感謝。
「沒有找到感染源,身體只能靠自己的免疫力對抗,造成身體被破壞。」王醫師解釋說。

細菌 V.S. 病毒
細菌是種單細胞生物,可以藉由抗生素治療;相對地,病毒是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在活的宿主裡才能繁殖,本身不會被抗生素殺死。
王醫師表示,經過一場新冠疫情後,人們學會許多的好習慣:多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這些都降低感染細菌和病毒的風險,應該繼續保持。
「這兩年的流感病人都變少了。」王醫師說。
幸運的是,由於科技的發達,人們找出這些細菌和病毒的速度,已大幅度的加快。有利於下一步研發對抗細菌和病毒的方式,以新冠肺炎來說,目前已經有不只一種「單株抗體」於臨床上使用。
如果使用抗生素,是將許多細菌殺死,但不是針對性的話,不適當的使用抗生素會使其他細菌產生抗藥性,造成嚴重的後果。未來人類勢必研發出各種對抗細菌的藥物,希望能更精準的針對病原菌給予治療。

全人醫療的整合醫學
正因不當使用抗生素會養出有抗藥性的細菌,加上如果有多重疾病在身要吃更多藥物,那麼彼此之間會不會在交互作用下,抵銷藥物的效果呢?尤其是年長者,各器官漸漸老化,需要同時看好幾科別,於住院期間各科用的藥物,全都裝進肚子裡,到底有沒有用呢?還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呢?
為了提供全人的醫療照護,我們必須要整合病人的所有健康需求,把病人的病歷全部調出,做個綜觀地、整合地分析,再考量哪些藥物是否會互相減弱效果,又或是哪些藥物是否要減少使用等,希望能幫助減輕病人的身體負擔。
「這麼一來也能減少藥物浪費。」王醫師說,其實減少藥物浪費和對症下藥,這兩點都是所有醫師在努力的方向。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3/03/06 點閱次數: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