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跨界醫與法,推動《病主法》,讓最後一程走得尊嚴-老年醫學科謝嘉娟醫師

謝嘉娟主任

由於家族中多從事法學相關職業,算是法學世家,使得謝主任當年高中選自然組時,受到不少關心與壓力,「過去家人很希望我習法,從事法律工作,覺得我不應該從醫,還期望有一天轉到社會組。」謝主任笑著說。
談到選擇從醫為志業,不免回想起國三時看到外婆因車禍重傷,從醫院「病危自動離院」,象徵性氧氣供應、留一口氣回家,到家才拔管,再由檢警相驗。此情景給了謝主任強烈的衝擊,想著:「當死亡那刻來臨時,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很有尊嚴地優雅轉身。」

一次難得的機會,讓當年就讀臺中女中的謝主任,有緣分接觸到「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的各種介紹,對於醫療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也能善盡社會責任的成就感,非常熱衷,順利進入國防醫學院就學,醫學系畢業後也如願進入全國最優質頂尖的醫院之一「三軍總醫院」服務。

意想不到的是,謝主任「超級斜槓」,默默拾起書本、念起法律,直到取得臺灣大學法研所法學碩士,家族成員才陸續得知。因緣際會,遇到前立委楊玉欣女士《病人自主權利法》成功立法,謝主任積極參與《病主法》核心講師培訓,進而推動藏在心中已久的理念:讓病人最後一程走得有尊嚴;2019年《病主法》正式施行,謝主任帶領三軍總醫院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提供民眾「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 advance care planning) 」服務。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朝向善終目標
在生命即將到達尾聲,以前醫療尚未發達時,病人無法進食造成各種器官慢慢衰落,逐漸走向死亡。而現代醫療可使用鼻胃管,能讓人工營養進到體內,令生命跡象穩定,但或許這一維持,卻是數年的禁錮之苦。
然而當謝主任看到病人在意識不清、無法自己決定後續治療方向,只好被動地將決定權交給家屬們,家屬在病人病危之際,經常無法放手,讓病人繼續活下去,而是否就是病人想要的呢?這念頭在謝主任的腦子揮之不去。
從醫後再回頭唸法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同好們一同推動,就是為了讓民眾在清醒時預先深思熟慮後決定,如果自己處於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狀態,不要無謂延長生命,放棄很可能是無效醫療措施,像是鼻胃管、心臟按摩、電擊、插管等。

「曾經遇到住院病人在家屬探望後,發現病人身上管線不明原因被移除。」謝主任說,這恐有涉及法律責任之虞,但也可見家屬的心理壓力與負擔。這類情況如是在病人有預先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 advance decision)」,自行預先決定到達某些特定臨床狀態放棄或撤除插管,不僅減少病人本人的病痛辛苦,也可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
想要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可預約三總自費「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需有二親等(以內)家屬、見證人、醫師、護理師、社工師或心理師等一起協助確認其意願。三總為了推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不遺餘力,為的就是讓民眾對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有更多的自主權與尊嚴。

日間照顧中心2021年開幕
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成立三總日間照顧中心的過程,那段從無到有的辛苦歷程,不僅要籌備資源、設備,招募人力,還得要妥適完成政府給予的目標,最後在時任三總院長,現任軍醫局局長蔡建松教授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終於順利竣工,提供中高齡失能、失智者舒適空間與專業照護,透過桌遊遊戲、寫書法、做運動等各種文康團體活動,來照顧、陪伴能夠生活部分自理、行動還算可以的中高齡者,促進身心健康。
「因為少子女化,許多家庭是老人照顧老老人,或是年輕人需要工作、無法全天候照顧,只能讓老人獨自在家,較缺乏人際互動。到日間照顧中心,不僅能讓家屬喘口氣,長者作息更為規律、有目標,情緒更加穩定。」謝主任說。

預防更重於治療
回到家庭醫學專科領域,身為醫者,謝主任最關心的事,還是民眾的健康,而「預防醫學」與「精準醫療」是三總長官所重視的觀念,民眾平時不僅要有正常的作息飲食、適當的運動,還要有定期健康檢查、留意身體變化的觀念。醫療不是等到生病時才發揮功能,平日就應該定期了解自己的狀況,並且找醫師諮詢,取得正確的醫療資訊。此外,民眾不可以輕信來路不明,或沒有醫師背書的醫療訊息、養生資訊,也不能隨便亂採購藥品服用,中西藥皆然,只有循正當醫療的管道,才能確保自己的生命與健康安全。「醫院不再是身體出現狀況再就醫,將是一種預防醫學,可善用接種疫苗、身體健康檢查等方式,提前做準備。」謝主任說。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3/01/05 點閱次數: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