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老人憂鬱的長期照護


護理之家 戴韋婷副護理長

憂鬱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問題(吳曼阡、蔡欣晏、宋惠娟,2016),全球第二高失能的主因,亦造成各國疾病照護的負擔(翁菁甫、林坤霈、詹鼎正,2015),老年憂鬱是不容忽視之重要議題,台灣老人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憂鬱症狀,盛行率約占老年人口的35.2%,常以失眠、疲倦及食慾不振等身體症狀表現,典型的情緒低落反而不是主要表現,當照護專注於生理層面時,心理層面容易被忽視,使得老年憂鬱常被疏忽(古永利、林明燈,2022)。憂鬱症狀和疾病症狀有些相同表徵,如精神變差、淡漠、頭暈、頭痛、痠痛、健忘、失眠等,傳統觀念會認為是正常老化,而延誤就醫,使得憂鬱未及時獲得適當評估與治療,造成身體功能、日常活動、社交狀況及生活品質受影響,甚至產生自殺意念,增加死亡率(Yeung et al., 2013)。

老人憂鬱不僅會影響個人生活功能,也會增加照顧者負擔(吳曼阡、蔡欣晏、宋惠娟,2016)。治療老年憂鬱前,周全性的評估非常重要,包含醫療史,各種身心疾病、家族史,排除疾病或藥物造成的可逆原因是很重要的,如vitamin B12以及葉酸缺乏、酒精等(鄭偉伸、黃宗正、李明濱、廖士程,2016)。

長期照護機構的住民特質以高齡、長期臥床、有多種慢性疾病、身體功能差、有心智功能障礙者為多,且日常生活所大都仰賴照護者才得以滿足,協助住民居住在機構過程,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情緒調適能力有以下原則包括:
1. 創造心理健康的支持性環境,
2. 強化住民因應壓力的技巧
3. 促使健康潛能的發揮
4. 透過機構活動設計與安排,皆可增加住民和周遭環境的互動,豐富其生活經驗,使他們在日益老化及健康衰退的過程中,能擁有心靈及社會的滿足感,達到成功老化的生命經驗。

面對老年憂鬱時應多增加陪伴與傾聽,以耐心、同理心、肯定、接納的方式,鼓勵循序漸進去努力,提升的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避免憂鬱情況惡化(Lok et.al, 2017)。

改善老人憂鬱之相關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運動療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其中以運動療法最為學者所推崇,不僅無副作用,也可提升老人之生心理健康,且有學者指出從事運動可以降低老年憂鬱症的風險 (方莉、方淑慧、方景林,2020)。機構老人接受懷舊治療,可以改善憂鬱。懷舊治療是藉由對過去事件及經驗的回憶,透過物品、歌曲、照片、文字或口述,引導老人重新檢視過去生活,給予新的詮釋,降低憂鬱和失落感,分享過去喜怒哀樂與生命故事,再連結回現實,提升自尊及對生活的滿意度。食物與美好懷舊記憶常是極重要的連結關鍵,保持良好身體健康狀況、減少負面事件,對生命抱持積極正向的態度,有助於老人維持心理健康,而降低老人憂鬱的症狀(東燕、陳遠園, 2013;張夙娟、胡月娟、吳佩燁、張靜雯,2015;莊祐綸、劉曉君、陳祐蓉,2020)。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3/01/05 點閱次數: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