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減重護健康


肥胖的現況2025年前世界肥胖聯盟估計全球過重或肥胖成人人口會增加到27億人,肥胖防治是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政府及社會大眾需針對肥胖問題採取對應行動,因為肥胖是一種疾病,全球肥胖是目前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預防肥胖相關之疾病及減少肥胖盛行率,可以促進民眾健康,這20年間臺灣肥胖盛行率從11.8%增加至23.0%。其中不健康的飲食型態、身體活動量降低,以及久坐之生活型態都會導致能量的攝取與消耗之間無法平衡,這些都會增加肥胖的風險。BMI≧24kg/m2及BMI≧27kg/m2分別為臺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診斷。臺灣衛生福利部於2006年建議以男性腰圍為90公分及女性腰圍為80公分,為腹部肥胖的切點以及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之一,台灣研究證實,重度肥胖族群傾向不良的飲食型態以及較低的運動量,有比較高的共病症。

肥胖與疾病代謝症候群是代謝與心血管的危險因子,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胰島素阻抗也會增加冠心病罹患的危險,治療代謝症候群,須找出造成胰島素阻抗的危險因子中可改善的部分,例如活動量不足以及肥胖,也要能夠改善高血糖、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的藥物以達到臨床治療目標,減去5-10%的體重,改變生活型態和飲食就能夠明顯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各項組成因子。不只代謝症候群,肥胖也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憂鬱、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部分癌症(如胰臟癌、大腸直腸癌、腎臟癌、子宮內膜癌及婦女停經後的乳癌)及胃食道逆流。

減重的方法而為達減重目的,必須要負能量平衡,許多飲食方案皆可降低熱量攝取,飲食部分,建議考量個人與家庭飲食喜好、接受度、肥胖程度、健康與營養狀況,以做出個人化、可持久的飲食介入處方,而在限制熱量攝取下,早餐吃高熱量的肥胖女性會比晚餐吃高熱量者,可以達到明顯體重下降與腰圍減少,及改善三酸甘油酯及葡萄糖耐受性。建議早餐吃高熱量,晚餐則降低熱量攝取,可以幫助維護健康,而單純只靠運動來減重成效並不大,但仍可以有效降低體脂肪及內臟脂肪,每次30分鐘以上,每週5到7天的運動有益於體重的維持與預防心血管疾病。若BMI大於37可以考慮至本院減重外科門診諮詢。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12/05 點閱次數: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