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麻醉深度量化的精準麻醉為病人手術麻醉安全全面把關


麻醉部疼痛治療科 呂忠和主任
在精準醫療的時代,麻醉醫學也不斷朝向精準化邁進,精準麻醉可概分為三個部分,「麻」是不痛,藉由術中疼痛的監測給予適當的止痛處置;「醉」是不醒,藉由腦波監測系統給予適當的鎮靜藥物,讓病人不會因為麻醉藥物劑量過深或過淺而產生相關的副作用;第三則是「最適肌張力輔助監測處置」,必須搭配肌肉張力監測加上專一性的肌肉鬆弛劑逆轉劑。透過將麻醉深度量化成數據,協助麻醉醫師精準掌握患者最適當的麻醉狀態,同時正確判斷術後移除氣管內管的時機,提升麻醉安全及品質。

麻醉醫師是病人手術過程中最重要的生命安全守護者
以往對於麻醉深度的評斷和控制,是麻醉工作人員以程度來認定,更好得有麻醉氣體濃度,與呼吸末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等參數來做為麻醉深度指標來輔助,但是如此並非直接客觀,畢竟不是以大腦的鎮靜程度為監測的對象,麻醉深度有可能不是過深就是過淺。傳統的手術麻醉主要仰賴麻醉專科醫師的經驗,醫師會依據病人血壓和心跳的波動調整麻醉劑量,但在有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或動脈血管硬化導致血壓持續高張的病人,麻醉醫師會提高麻醉藥物以達到調降血壓的目的,增加的麻醉藥物會過度抑制大腦,導致甦醒延遲,術後急性譫妄,甚至產生術後大腦認知功能障礙。如果麻醉深度不足,容易於術中產生疼痛、躁動、甚至術中清醒的恐懼,現在透過精準的監控儀器與即時的麻醉處置,可提供手術麻醉病人最佳的麻醉品質。

腦波監測系統結合疼痛監測精準調控麻醉劑量
腦波監測系統偵測病人的睡眠狀況,依據腦波分析量化數據進行麻醉劑量精準的調控,如急救中的重傷病人或開心手術 (心臟功能不健全) 的病人,常使用低於正常的麻醉劑量,對於酒量好,號稱麻不倒的病人,也不必擔心會因為麻醉劑量不足而發生手術中醒來的狀況。藉由術中疼痛監測的量化數據即時給予洽當的止痛藥物,可以讓病人在術中維持穩定的呼吸及血壓心跳,在術後也可以得到適當的疼痛控制。

最適肌張力輔助監測處置
進行全身麻醉手術都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傳統逆轉劑有相當比例在術後會有麻醉劑殘留的風險,可能導致患者術後出現噁心、嘔吐、肌力恢復緩慢等副作用,甚至因為保護呼吸道的反射受到抑制,術後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險。而根據國外研究報告指出,速效逆轉劑相較於傳統逆轉劑平均讓病人於術後2.7分鐘內甦醒,也降低了52%噁心嘔吐的風險。對於年老和身體虛弱的病人,可減少術後因肌肉鬆弛劑的蓄積導致的恢復時間延長,達成更安全的麻醉目標。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11/05 點閱次數: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