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頭頸癌的放射治療


放射腫瘤部 沈伯鍵醫師
頭頸癌包含多種癌症,最常見的如口腔癌(約5300例/年)、口咽癌(約1600例/年)、鼻咽癌(約1500例/年)、下咽癌(約1200例/年)等等,以上常見的頭頸癌總計發生率約在台灣的十大癌症排名第六頭頸癌生長快速,預後不佳,若是放任不治療,病情隨著時間推進,必然會對病人外觀或生活品質造成嚴重的影響。此外男性得到頭頸癌的機率顯著高於女性。

放射治療在頭頸癌的角色可做為第一線療法或術後輔助治療;可合併化療亦可單獨使用,其扮演什麼角色取決於疾病的種類和期別。以下就常見的頭頸癌治療做簡單的說明。
口腔癌又可依腫瘤的原發區域分為多個診斷,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其次是口底癌;而嗜吃檳榔者容易罹患頰膜癌。無論是早期或晚期的口腔癌,只要尚未轉移且醫師評估病人能接受手術,那直接手術的療效是最佳的。之後在依照手術後的病理發現決定是否要加上術後的放療或化療;一般而言,早期口腔癌只要接受手術即可。

口咽癌大概占所有頭頸癌的10%,又可依照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的有無,區分為HPV陽性型和HPV陰性型。在歐美國家,約有七成口咽癌患者是HPV陽性;但在台灣只有約1/3的口咽癌患者為HPV陽性。這類HPV陽性的患者接受治療後的預後較佳,但是在治療原則上,和HPV陰性者目前並沒有顯著差別。口咽癌在男性的好發率約是女性的3倍,診斷的年齡多為60-70歲,風險因子還包括抽菸、喝酒。重度吸菸者在得到口咽癌後,預後較沒抽菸的患者差。治療上和口腔癌不同的是,口咽癌並非一定要優先選擇手術治療;早期患者亦可選擇接受放射治療,而晚期患者可選擇接受同步化學和放射治療。使用放療和化療的優點是療效和手術無明顯差別,但不開刀可較完善保留聲帶和吞嚥功能。

鼻咽癌在東方人遠比西方人好發(約好發40倍),風險因子包括EBV病毒感染、慢性鼻竇發炎、少吃蔬果和抽菸等等。由於鼻咽的解剖構造複雜,手術較為困難,也不易將腫瘤清除乾淨,故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為主。如果是第二期或第三期以上的鼻咽癌,則會使用同步化放療加上額外的化療療程進行治療。

頭頸癌的治療必須同時著重治療效果與副作用的預防及處理。常見的急性副作用包括破皮、口腔黏膜發炎(嘴破);慢性副作用則有肌肉僵硬、口乾及味覺異常。但副作用隨著治療技術與品質的提升已明顯改善,在治療前仔細評估、充份衛教,治療後詳細追蹤與適當介入處理,大多數的副作用是可處理的,在講求疾病控制率、存活率之餘仍可維持病人生活品質。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10/05 點閱次數: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