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分院報導

松山分院-異位性皮膚炎

松山分院小兒科  邱耀寬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病,會反覆發作使皮膚粗糙發紅產生濕疹,且伴有劇癢的皮膚病,嬰兒期由頭皮、臉部慢慢延伸至軀幹四肢,嬰兒期主要在關節屈側,長大後會因摩擦而導致關節伸側較嚴重,生活作息會造成睡眠紊亂,以致影響發育。部分嬰兒大約在5~6個月大時症狀會逐漸產生,症狀輕微者約到兩歲後可以痊癒,嚴重者會延伸到成人階段。
根據流行病學顯示,有10%的人一生當中的某一階段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且終生都是較為敏感性的膚質,引起的原因與先天基因以及後天的環境因素有關,環境外在因素包括食物過敏(雞蛋、牛奶、麩質等過敏)、塵螨、細菌黴菌、寵物毛髮、流汗搔抓等物理刺激,雖然有多不同環境因子被認為是潛在致病原因,經過多年研究還是無法指出正確致病或避免接觸的環境因子;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可以抽血檢測血清中IgE的指數,以及嗜酸性白血球(Eosinophil count)的高低,更專一性的可以檢測過敏原,包括動植物、肉類海鮮等食物、塵螨等四十多項,本院皮膚科和小兒科皆可提供服務。
國外研究指出,幼兒與成人皆可能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且其治療方式不同,成人可選擇光學治療當輔助療法,但共通的是異位性皮膚炎難以根治,除了口服抗組織胺外,外用藥膏包括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可選擇,生活習慣方面也要注意加以改善,隨天氣變化保濕防曬非常重要,在衣著方面,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熱及濕度的耐受力較低,加上不同衣物材質對其皮膚刺激也不一,建議穿著透氣性佳、幫助水分及熱量蒸散的衣著。
過敏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常常密不可分,在嬰幼兒時期就密切注意孩子的過敏狀況,見微知著才能許諾孩子一個健康的未來。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18/03/05 點閱次數: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