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每月醫星

全民聽力的守護者,致力於聽力再生的研發- 耳鼻喉頭頸外科部耳科主任 陳信傑醫師

陳信傑

耳科的啟蒙契機與初衷 內耳幹細胞研究先驅
2005年陳信傑醫師於三總完成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訓練,隔年到新竹空軍醫院補服隊勤,同時準備報考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全職博士班,陳醫師提到那時非常有幸地由現任院長王智弘教授指導當時正興起,亦可謂全台最早的幹細胞學在聽力再生的研究論文,畢業後於三總持續臨床工作及耳科基礎實驗,過程中無不受到王院長的前瞻教導,於2014年申請到哈佛醫學院附屬麻州波士頓眼耳醫院進修,更拓展陳醫師在耳科領域視野與技術。
在這些從醫的契機中,無不牢記師長們的諄諄教誨及心存感激,在現今精準醫學與人工智慧的創新洪流中,仍秉持著人性關懷視病猶親與同理心的初衷,來改善病人聽力障礙重拾聽力再生。

挑戰具成就感的人工電子耳手術 幫助病人踏入無聲進有聲的世界 改變人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球約4至5億人口數面臨某種程度的聽力損失,其成因包括先天性的早產、核黃疸、感染、基因等及後天性的疾病、環境噪音、耳毒性藥物及老化,因為哺乳類動物一旦負責聲音傳遞的毛細胞及神經元死亡,將無法再生而造成永久性感音神經性聽障,這一直是科學家想要努力突破及解開的謎題。

對於不可逆的聽損只能依賴助聽器輔具改善,而當助聽器效益不佳時可考慮人工電子耳,而在聽障手術的挑戰中莫過於人工電子耳的手術,2017年開始將人工電子耳納入18歲以下健保給付對象,開啟了聽障患者福音進而改變人生。陳醫師分享著一位竹科主管配戴了助聽器後才聆聽到每早小便落入馬桶的滴答聲、一位38歲男性裝了人工電子耳之後也就交到了女朋友,另一位60歲中年人因此重回了工作崗位與一位4歲兒童因此改善助聽器的不足,享受三代同堂的歡樂與親情。陳醫師從幫助病人自無聲進有聲過程中,得到滿滿成就感,對於守護聽力更加不餘遺力。

勿忽視早期篩檢及聽力防護的重要性 避免隱藏性聽損及失智危機
先天性聽損不是罕見疾病,發生率約千分之1到4,因此從2012年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就是要及早偵測聽損兒童並給予聽能復健,對於聽力障礙的策略主要包含早期篩檢、衛教預防、治療介入及再生研發,其中聽力防護勝於治療,提醒民眾避免在噪音環境下聽音樂,戴耳機不要音量太大及長時間使用,在噪音場域適時佩戴防護具。
而軍醫更肩負國軍官兵的健康維護,提供部隊聽力防護指引減少噪音性傷害及隱藏性聽損。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聽損會增加失智、憂鬱、疏離感及跌倒住院等風險,因此當民眾有聽損問題時,建議尋找醫師診療,而未來的基因調控、小分子藥物及幹細胞應用在聽力再生醫療指日可待。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7/04 點閱次數: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