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專科介紹

耳鼻喉頭頸外科部簡介


本部歷史悠久,可溯自台灣光復後,民國35年八月,成立耳鼻咽喉科於台北市廣州街小南門之「臺灣陸軍醫院」,當時主任為王老得醫師。其後經歷民國39年改制為「陸海空軍第一總醫院」,民國44年九月再更名為「陸軍第一總醫院」,自此期間直至民國47年十一月皆由王老得醫師擔任主任。並於民國49年五月再更名為「陸軍801總醫院」,直至民國56年七月,醫院遷址到台北市水源地更名為「三軍總醫院」,耳鼻喉科也由外科部獨立出來而成為耳鼻喉部,這段期間直到民國65年二月皆由方良金醫師擔任主任。民國72年七月,三軍總醫院編併於國防醫學院之直屬教學醫院。民國89年十一月三總及國防醫學院遷至內湖新院址。發展至今,期間歷任之耳鼻喉部部主任依序為劉榮譜、蘇文勇、陳祥霖、林炯堃、王興萬、林曜祥、蘇萬福、王智弘、朱永祥、康柏皇等主任。民國105年一月由李日清醫師接任部主任迄今。

民國67年本部隸屬於國防醫學院「耳鼻喉科學系」,民國72年七月後改隸為「醫學系耳鼻喉學科」,負責醫學系「耳鼻喉頭頸外科學」課程之講授、醫學生醫院見、實習之教學,以及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訓練工作。本科針對醫學院學生、實習醫學生、不分科住院醫師學員、住院醫師及專科護理師等訂有完整教育訓練計畫,包含教學門診、教學駐診,定期舉辦跨科部會議及外部醫療技術發展,安排顳骨解剖、顏面整形課程等。耳鼻喉科學課程內容包括:耳鼻喉及頭頸部之解剖及生理;各種耳鼻喉與頭頸疾病之病理成因;聽覺生理及臨床聽力學與聽力檢查;前庭生理與功能檢查;外耳、中耳、內耳之疾病;咽喉、唾液腺之疾病;鼻、鼻竇之疾病;頭頸部腫瘤之診斷及治療;耳鼻喉科急診處理等。

近年來隨著醫療知識及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本部亦跟隨時代的腳步,陸續派遣優秀主治醫師前往國外學習先進之醫療知識及技術,以創新的方法、先進的技術結合軍醫院之軍陣醫學本質,發展出專屬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之專屬醫療特色。於90年代時,有林曜祥醫師於休士頓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進修致力於聲帶及頭頸癌相關手術之發展、王智弘醫師於美國密西根大學進修引進人工電子耳植入技術、李日清主任與高全祥醫師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醫學院進修並引領台灣之頭頸及鼻整形手術相關發展。近幾年,亦先後有優秀主治醫師前往國內外各地進修,施政坪醫師為部內帶回了耳內視鏡手術的發展,李日清主任於進修後創新發展出下頷皮瓣重建手術,並於2016年以【下頷皮瓣重建多樣性頭頸區缺損】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及【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亞洲第一)之殊榮。本部王智弘醫師研發「廣效型局部促藥物輸送之微氣泡複合醫材」亦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

本部遷至內湖院區後,部內設備亦和國內外醫進發展與時並進,聽力室備有聽力檢查儀(PTA)、多頻聽力計、聽性腦幹反應檢查儀(ABR)、旋轉椅檢查(Rotary Chair test)、動態重心平衡分析儀、耳蝸電圖檢查(ECoG)、變頻耳音傳射檢查儀(DPOAE)、視訊影像眼動儀(ENG)、無線眼振測試儀。內視鏡室備有鼻阻力檢查儀、鼻竇內視鏡、鼻咽纖維內視鏡、喉纖維內視鏡錄影系統、頻閃觀測錄影系統、音聲功能室,今年更將引進3D內視鏡影像協助手術進行。在現有編制下,目前病床數為32床,月平均門診量在4,200到4,500人次,急診約為150-200人次,住出院約為200人次,床位使用率在90% 到100%之間。團隊成員共有主治醫師12員,住院醫師8員,軍聘及民聘臨床助理員6員,專科護理師2員。三軍總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部與軍醫發展的光榮歷史並進,持續的創新、研發及自我突破,無論是過去、現在或是將來,皆會站在第一線為全國軍民的健康醫療盡一份心力。
耳鼻喉頭頸外科部團隊大合照 耳鼻喉科部與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合辦顏面整形大體實作課程
王智弘院長國家新創獎頒獎典禮 耳鼻喉科李日清部長以下頷皮瓣重建多樣性頭頸區缺損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7/04 點閱次數: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