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健康快遞

3D列印團隊創新骨盆及髖臼骨折治療


骨盆是由左右兩側的髂骨(腸骨)、坐骨與恥骨及後面的薦椎和尾椎的椎體所組成的圓盆狀結構,屬於人體結構學裡較複雜的部份。骨盆及髖臼骨折是一種嚴重外傷,多由直接撞擊骨盆擠壓所致,年輕人或老年人都有可能發生。
年輕人的骨盆或髖臼骨折多數屬高能量創傷導致,常見於交通事故和高處墜落,半數以上會合併多處受傷,最嚴重的是創傷性失血性休克及骨盆腔臟器合併受傷,如果救治不當,死亡率很高。
老年人則是因本身的骨質疏鬆,意外跌倒即可導致骨盆或髖臼骨折。過往只能透過X光片及電腦斷層掃描(CT)判斷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形式,雖然CT屬於三維(3D)處理,但仍是二維(2D)成像,執刀者須有很好的三維空間感,才能勉強拼湊出病人真實的受傷狀況。

以往針對骨盆或髖臼骨折利用鋼板進行內固定手術時,只能在手術中決定鋼板的曲度,且在置放過程中,常須多次校正曲度才能儘量達到服貼的角度,還要透過移動式X光機的大量拍攝才能確保鋼板的曲度、位置及鋼釘長度是否合宜,這過程不但增加了手術和麻醉時間、出血量、軟組織的破壞,同時也增加醫護人員的輻射曝照。

三軍總醫院骨科部主任葉祖德醫師自2016年10月開始帶領團隊研發複雜性骨盆骨折或髖臼骨折的創新療法,利用病人的電腦斷層影像、透過最新3D影像模擬復位技術及3D列印技術,於手術前將病人之骨盆以1:1大小之比例印出骨盆模型,並在手術前依個人的骨骼表面曲度將鋼板在體外塑形、再預先比對規劃鋼板位置、模擬以微創的傷口置入鋼板及鋼釘,以避免不適當鋼釘之長度及位置產生的併發症。
手術中再將此預塑之鋼板直接置入體內。因為做到術前的模擬、鋼板塑形以及將虛擬影像實體化,3D列印輔助骨盆手術相較於傳統骨盆手術方式,經臨床證實可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中出血量、改善術後疼痛,同時大幅縮短手術中內固定置入的時間;而且病人術後恢復快,可早期進行床上肌力及關節活動復健,可說是為骨盆和髖臼骨折治療開創了新頁。三軍總醫院於2018年5月底成立國醫中心「醫用 3D 列印中心」。

骨科部3D列印團隊成功的關鍵包括結合相關科室組成、具備有3D列印工程技術執照及熟悉骨盆或髖臼骨折處理技術的骨科醫師,同時將此創新技術製成一標準化流程,從影像輸入到模型印出皆可經由醫院自行完成,不必委外製作,因此大幅減少作業時間。而且利用電腦處理後印製出的3D模型去製成客製化鋼板的技術更為簡單、快速和有效,相關內容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如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及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等國際雜誌。

三軍總醫院的這項創新治療通過2017年及2020年的「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在安全性方面,透過標準化流程、精準分析骨盆影像資料、跨領域專科醫師應援以及術前規劃皆在體外進行等方式達成,同時提升了醫療品質,造福了更多骨盆或髖臼骨折之患者。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6/06 點閱次數: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