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疾病保健室

骨質疏鬆預防與治療


骨科部脊椎骨科 施任達醫師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其後果是發生各部位之骨折,尤其以脊椎體及髖部骨折最為嚴重。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近期的研究也呈現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一旦骨折,會引發急性疼痛、長期住院、臥床、需長時間復健,影響生活品質,進而增加死亡率。
防治骨質疏鬆症,應提高骨量,減少骨流失,預防跌倒,避免骨折。預防勝於治療,從調整日常生活行為做起,應該要戒菸、戒酒和減少含咖啡因飲品;從事荷重運動、肌力增強 運動和平衡訓練,並改善居家環境,使用防護設施。攝取足量鈣和維生素 D3是保健骨骼的根本之道。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50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鈣量1200毫克和維生素 D3 800國際單位(IU)。高鈣食品以乳酪類最便利取得,其他如豆類、海帶、小魚乾、髮菜、堅果類等,必要時須服用鈣片補充。維生素D3來源包括陽光照射,食物和補充劑。

對於高骨折風險或已經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患者而言,僅調整生活型態是不夠的,應該要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防治。防治骨鬆的藥物,依其作用機轉,可分為抗骨質流失類藥物與促骨生成類藥物。使用骨鬆用藥病人,不論任何藥物,治療最好持續三年以上,才可真正達到減少骨折之效果。近年隨著全球新冠肺炎傳播,在疫情時代骨鬆病人常因減少外出運動、復健,而引發疾病惡化、進而增加骨折風險;已經在服用抗骨鬆藥物的患者,應持續接受藥物治療,請勿中斷,持續治療對於骨質疏鬆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因骨質疏鬆症所引起的脊椎骨病變平均發生率為18%。因此長者身高變矮超過四公分、身體駝背很可能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後造成的椎體變形。當骨質非常疏鬆時,扭腰、彎腰、咳嗽、打噴嚏、搬重物等動作,就可能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一旦步入中、老年時期,新發生的背痛,都建議檢查脊椎是否已經產生壓迫性骨折。

一旦發生了脊椎壓迫性骨折,後續的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分成保守療法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的方式,包括穿戴脊椎背架、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脊椎壓迫性骨折的方式以椎體成型術最為常見。此項手術是將人工骨水泥置入受損之椎體內,增強椎體強度和脊椎之穩定性,以減少因脊椎椎體受損而產生的疼痛。最後,無論是選擇保守療法或手術治療骨折,都要進一步治療潛在的骨質疏鬆症,須完成骨質密度檢測,由醫師選擇適合的抗骨鬆藥物,開始著手治療,才能有效避免下一次骨折的發生。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6/06 點閱次數: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