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0期   2023 年 12 月號

疾病保健室

新型降血糖治療針劑-GLP1受體促效劑


新陳代謝科 林明勳醫師
隨著時代的進步,近年來口服糖尿病藥物的選擇逐漸增加,但仍有病人即使用了口服降血糖藥物無法達到最佳血糖控制,過去在這種情形之下病人的選擇通常以加上長效胰島素控制為主,但可能會造成低血糖風險和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讓病人對於治療的順從性下降。

近年來除了胰島素注射以外,皮下注射的昇糖素類似胜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簡稱GLP-1)是另一項控制血糖的選擇,內生性的GLP-1是由小腸L細胞產生,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以及抑制升糖素的分泌,除此之外也可在各種組織中作用,包括胃、腎臟、肺、心臟、皮膚、免疫細胞和下丘腦。除了降血糖效果外,它還被證明可以減緩胃排空、抑制不適當的餐後升糖素(Glucagon)釋放並減少食物攝入,由於GLP-1對胃排空減慢和可能對大腦食慾中心的抑制,使用GLP-1 及其受體激動劑治療與體重減輕有關,即使在沒有明顯噁心和嘔吐副作用的患者中也仍有如此效果。

合成的昇糖素類似胜肽(GLP-1)在沒有其他會導致低血糖的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單獨使用它們通常不會導致低血糖。根據研究,相比於安慰劑,使用GLP-1大約可以下降糖化血色素0.55到1.38%。近年來對於糖尿病治療除了要達到降糖效果外,更強調要有大小血管保護效果,除了鈉-葡萄糖共同轉運器–2抑制劑(SGLT2 inhibition)外,過去研究更證實以下三種常用GLP-1藥物的心血管保護效果研究,包含Liraglutide (商品名:Victoza,胰妥善®)、(2) Dulaglutide (商品名: Trulictiy,易週糖®)及Semaglutide (商品名: Ozempic,胰妥讚®)均發現相較於安慰劑可以下降12%到26%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昇糖素類似胜肽不應用於有胰腺發炎病史的患者,亦不能用於第1型糖尿病病人。使用昇糖素類似胜肽的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副作用,尤其是噁心、嘔吐和腹瀉,在過去研究中約有 10% 至 50% 的患者出現此類腸胃道副作用。雖然低血糖的風險很小,然而,當昇糖素類似胜肽1與已知會引起低血糖的糖尿病藥物(例如基礎胰島素、磺脲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合併使用時,仍可能會發生低血糖事件。

近年來抗糖尿病藥物蓬勃發展,而治療的重點除了在於降血糖外,更著重相關心血管因子的考量,因此新一代的降血糖藥物,包含鈉-葡萄糖共同轉運器–2抑制劑(SGLT2 inhibition) 及昇糖素類似胜肽1(GLP-1)均提供病人在降糖之外更多的好處,但臨床使用上仍需注意其可能發生之副作用。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5/05 點閱次數: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