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3期   2024 年 3 月號

醫療新知

抗生素合理使用與抗藥性問題

感染科王永志醫師

感染科 王永志醫師

抗生素是二次大戰時期被發展出來的,可說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們是一群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化學物質,一開始都是由自然界中其他微生物(例如黴菌)或土壤所製造分泌或分離出來的,例如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盤尼西林(青黴素)就是由青黴菌所製造分泌的。之後科學家藉由化學結構的修飾改變,以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製造了許多不同結構的抗生素,目前可用以治療人類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有上百種之多。
台灣民眾常常將抗生素與另一類的藥物─消炎止痛藥物的名稱混用,稱之為「消炎藥」,正確的說,抗生素不能叫作消炎藥,因為抗生素只能用來治療細菌造成的感染症,而且本身不具有消炎的效果。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我們面臨的是細菌的抗藥性問題。所謂的抗藥性,代表細菌對於這一種類的抗生素產生抵抗的能力,因此,我們在遇到此種細菌感染時,再用這些抗生素治療也無法將體內造成感染的細菌殺死,此時細菌就可能在我們體內不斷滋生繁殖,造成愈來愈嚴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引起敗血症而死亡。


目前台灣許多致病細菌都有很高比例的抗藥性情形:例如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最重要的藥物為oxacillin,台灣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oxacillin具抗藥性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一旦造成感染,包括皮膚的蜂窩組織炎、肺炎、骨髓炎等等,醫師最常使用的第一線藥物都會失去效果,可能造成病情惡化。

另外,像是常造成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的肺炎雙球菌,目前對於盤尼西林的抗藥性的比例也是居高不下。 其他格蘭氏陰性細菌如鮑氏不動桿菌,對許多抗生素有抗藥性。根據台灣院內感染監視資訊系統(TNIS)監視報告顯示,鮑氏不動桿菌是造成國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血流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同時也是連續十年造成國內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肺炎前五名的致病菌。


雖然近年來,鮑氏不動桿菌在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所佔的比率有下降趨勢,然而,對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抗生素具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比率卻是逐漸上升,醫學中心加護病房CRAb比率由2011年的69.8%增加至2020年第1季的73.8%;區域醫院則由75.5%上升至80.0%,意味著鮑氏不動桿菌在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影響仍然不容小覷。
碳青黴烯類為治療抗藥性細菌感染的主要後線抗生素,對碳青黴烯類抗生素具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也對絕大多數其他類抗生素具有抗藥性,一旦得到這種抗藥性細菌的感染,通常只剩下少數抗生素能夠治療,常常會面臨沒有抗生素可以治療的窘境,造成臨床治療的困擾,同時也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後。病房一旦出現鮑氏不動桿菌傳染便很難被消滅,必須透過環境消毒和醫護人員及民眾勤洗手,適當隔離受感染病人等措施來控制傳染。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4/06 點閱次數: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