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漫談壓瘡重建


整形外科 侯智鈞醫師

一、認識壓瘡
壓瘡俗稱為褥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常見的醫療問題。壓瘡的形成,即是因為皮膚受到骨頭與外界接觸面之間,長期且持續的壓力擠壓,造成組織缺氧壞死的現象,通常容易發生在骨頭突起處。

二、高危險群
1. 年紀較大的長者。
2. 營養不良的患者。
3. 活動能力欠佳的患者:如中風後半身偏癱、截肢後行動不便、關節炎等。
4. 周邊組織循環不良問題的患者:如嚴重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周邊血管疾病、糖尿病、動脈硬化、低血壓、貧血、吸煙等。

三、依照壓瘡的影響深度,分為四級:
1. 第一級:皮膚發紅,變黑,經過30分鐘仍然一樣,外觀無缺損。
2. 第二級:皮膚有水泡、破皮或表淺性凹洞已經傷到真皮層。
3. 第三級:指皮膚層全部受傷深到皮下組織或脂肪。
4. 第四級:損傷嚴重或壞死性傷口,傷到肌膜、肌肉,甚至深及骨頭。

四、壓瘡最常發生在哪些部位?
尾骶骨、薦骨、股骨、坐骨及腳跟等部位。

五、手術治療
隨著醫學的發達,壓瘡不再是個難以治療的疾病,針對淺層的壓瘡(第一、二級),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抗菌、減壓、可吸濕及防水的敷料可供使用,例如:Aquacel, Mepilex等。但對於深層的壓瘡(第三、四級),在患者身體狀況允許下,手術治療能加速傷口癒合,方便後續照顧。
手術介入的處理,一開始會先清創清除壞死的組織,搭配濕式換藥及負壓傷口治療,逐步讓傷口縮口,增進傷口血液循環,惟清創手術可能需進行多次,待傷口狀況較為穩定且健康後,可以植皮或是皮瓣的方式做傷口的重建。然而不管使用何種敷料覆蓋傷口,都需要搭配爲病人翻身避免壓傷,方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1. 植皮手術:從身體某一部位(例如:大腿、小腿、背部)取下健康皮膚覆蓋到受傷部位,但是一方面固定不易、成分較薄、存活不易,所以臨床上少用。

2. 皮瓣手術:常見手術有以下三種:
(1) V-Y推進皮瓣:將髖部至臀部的皮膚及皮下軟組織推進以覆蓋傷口。
(2) 上臀動脈穿通枝皮瓣:將上臀部的皮膚及皮下軟組織,連帶著血管轉移以覆蓋傷口。
(3) 根蒂式大腿前外側皮瓣:將大腿外側的皮膚及皮下軟組織,連帶著血管轉移以覆蓋傷口。

六、後續照顧及預防
1. 去除或減少皮膚的壓力:
(1) 每1-2小時更換姿勢(翻身),避免長時間壓迫。
(2) 利用枕頭解除身體某部份的受壓。
(3) 使用特殊床墊如氣墊床。

2. 保持皮膚完整性:
(1) 每天擦澡前,先檢查全身皮膚有無發紅、破皮現象;適量塗抹乳液,避免皮膚乾裂。
(2) 潮溼的皮膚易滋生細菌、摩擦破損,請儘量保持乾爽潔淨。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4/06 點閱次數: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