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消化道出血-漫談血便

大腸直腸外科胡勝益醫師

大腸直腸外科 胡勝益醫師

消化道出血的分類
一般消化道出血情形,是以十二指腸之Treitz韌帶為一個分界點,韌帶以上的部位發生出血、稱之為上消化道出血;反之韌帶以下的出血,稱之為下消化道出血。根據國內外文獻報告指出,上消化道出血約佔出血來源的百分之二十五,小腸出血佔百分之十,而大腸直腸或肛門出血則佔最高比例,約百分之六十五。
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由於血液在腸胃道內停留時間久,腸內的血液被消化液消化,鮮血逐漸變黑,終成柏油樣,是為柏油樣糞(Tarry stool),這變化主要是因為血紅素被分解為鐵色素。有時上消化道的大量出血,由於腸蠕動速度的增快,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相對短暫,這種情形下,可能會解出暗紅色的血糞,而不是柏油樣糞。
糞便中含鮮紅色血便,通常代表下消化道的出血(包括小腸下段、結腸、直腸及肛門),這種病人由於流入腸內之鮮血在腸內停留時間短即排出,其顏色往往尚保持其鮮紅。下消化道的出血當腸蠕動速度變慢時,血液在腸內停留八小時以上,則亦可能解出柏油樣糞,因此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其解出之糞便型態,須視出血的地方、出血的速度及腸蠕動的快慢而定。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據文獻報告及臨床經驗,常見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為:消化性潰瘍、出血性胃炎、食道或胃靜脈瘤出血或腫瘤;而下消化道出血原因,最常見的莫過於痔瘡、肛裂及肛門潰瘍等肛門疾病,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再來是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包括潰瘍性大腸炎、缺血性大腸炎、放射性大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套疊及血管畸形等。

發生血便時該如何處理?
首先要先排除是否有服用某些藥物或食物,而誤以為自己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是鐵劑、豬血糕、大量紅肉和含大量色素的蔬果 (如火龍果、胡蘿蔔)等,上述藥物和食物攝取過量,會導致糞便顏色改變。
其次,要留意自己的血便型態(顏色、形狀、次數、出血量)(顏色是偏鮮紅還是瀝青黑、血量是衛生紙上血跡、還是馬桶內都是血),血便發生時是否有伴隨的症狀(腹部疼痛、肛門腫痛等),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醫師將可能的診斷範圍縮小。最後如果血便的症狀持續或變嚴重,要盡快去大腸直腸外科門診或急診就醫,以免造成出血性休克的致命風險。

醫師會進行哪些檢查?
在醫師問診之後,一般會進行腹部理學檢查、肛門指診或簡易的肛門鏡檢查,以排除肛門疾患(痔瘡、肛裂等)造成的出血,之後有可能會進行一般的血液檢查,糞便潛血篩檢;若懷疑是胃部或大腸直腸的病灶,則有可能安排內視鏡檢查(胃鏡、大腸鏡)。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內視鏡檢查無疑是最準確的診斷和最快速的治療工具,但其所帶來的腹脹感、常令病人卻步,這時無痛舒眠的大腸鏡就是一種適合的選擇。另外,內視鏡無法觸及的部位(比如小腸出血),會藉由血管攝影術或核子醫學檢查,來得到正確的診斷。

消化道出血如何治療?
治療的原則,要先保持病人血壓、脈博等生命徵象的穩定,包括靜脈點滴輸液及輸血等,在這同時必須進行出血點的尋找(例如胃鏡或大腸鏡、血管攝影及核醫紅血球掃描等檢查)及進行止血的處理。大部份的消化道出血在內科藥物治療處理後都可止血,但是仍有極少數的病例,在各種內科止血方式都無法將血止住時,只好由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造成血便的原因,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疾病所引起,但仍有少部分是由惡性腫瘤所導致,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可治癒的,並非絕症。因此,當有血便的症狀時,切莫輕忽拖延,以致延誤病情、造成遺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使病情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3/04 點閱次數: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