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醫療新知

皮膚上的螃蟹腳-淺談蟹足腫

蔡運寧
中醫部 蔡運寧醫師
「蟹足腫」是一種皮膚病灶;顧名思義,彷彿是螃蟹的的腳附著長在皮膚上一般!它是皮膚對於損傷的「過度」反應,病灶特徵是纖維細胞與膠原蛋白過度增質,並且延伸到原始的皮膚損傷區域之外,累及相鄰的正常皮膚。在臺灣,大約每10,000人就會有15人有嚴重的「蟹足腫」,由於紅、腫、痛、癢,患者的心情與生活品質,常受嚴重影響。

「蟹足腫」是凸起的皮膚病變,常發生在「上胸部」、「肩部」、「上背部」、「頭部」和「頸部」,尤其是「耳朵」,它和「增生性疤痕」最大的不同,是「蟹足腫」會超出原始傷口的邊界,並侵入周圍的健康皮膚;它們可能在創傷或發炎後1個月到1年出現,出現在皮膚輕微損傷的部位(例如:耳垂穿孔、水痘),或甚至在沒有明顯刺激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另一方面,「蟹足腫」不會像「增生性疤痕」一樣自發性消退,反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大;「蟹足腫」最常見的症狀是「疼痛」與「瘙癢」,可因攣縮或物理刺激,而導致肢體的功能障礙。

當您的皮膚有凸起的疤痕,會疼痛、瘙癢、多汗、肢體活動障礙、影響外觀時,最好去請教專科的醫師,以排除其他潛在的嚴重疾病。
目前,治療「蟹足腫」的方法有許多,但都有復發的風險,可能需要「複合治療」與「重複治療」,較能獲得滿意的效果;這些治療包括了:在病灶內注射皮質類固醇、在病灶內注射氟尿嘧啶、刮除、冷凍、雷射、壓迫。
中醫認為,皮膚在受到外傷後,為了修復皮膚的傷口,會由肺氣宣發填精。但宣發過程中,因動氣太多而有陰火,導致血熱,局部填精過多,反而堆積在局部,而形成痰瘀;和體質有密切的關係,中醫治療「蟹足腫」的特色,可用外治法,逐步縮小病灶、並減輕疼痛與搔癢。建議患者,減少富含膠原蛋白食物的攝取、避免日晒與不必要的手術,傷口部位,儘量保持適度溼潤,以避免乾燥對於皮膚造成的太大張力。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2/01/05 點閱次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