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大腸膠囊內視鏡偵測大腸瘜肉的另類利器


胃腸科 陳保中醫師
在台灣地區,大腸腺癌發生率逐年攀升,高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二位及第三位。此外,大腸腺癌病人初期鮮有症狀,但可以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統計數據顯示,初期大腸腺癌若完整根除,存活率高達90%以上。相較其他癌症,大腸腺癌通常從良性瘜肉(確切而言是腺瘤)經年累月地演變為發育異常的腺瘤後癌化產生,而我們能藉由糞便潛血檢驗或大腸鏡作為偵測大腸瘜肉的工具。話雖如此,許多人對於大腸鏡心生畏懼,根據國外資料,僅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意願接受大腸鏡來篩檢大腸病灶,而單純只接受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偽陰性機會可能高達六成以致錯失先機。因此,如何增進大眾參與大腸腺癌篩檢,我們需要其他方法,既讓人願意篩檢配合度高,又能夠更準確檢查出大腸瘜肉或腺癌,此時2006年出世的大腸膠囊內視鏡成為偵測大腸瘜肉的另類利器。

大腸膠囊內視鏡,約莫一顆魚肝油大小,具備燈光、微型照相鏡頭、影像感應傳輸器與電池的超迷你照相機,操作過程首先完成大腸膠囊與影像傳輸紀錄器設定,接著紀錄器背在上半身,腰部纏繞影像感應腰帶,然後膠囊和水吞服入肚,經由胃腸道蠕動,膠囊穿越十二指腸、空腸、迴腸後進入大腸,過程中不間斷拍攝小腸及大腸腸道影像並同步上傳身上的紀錄器。可傳送約六萬多張彩色影像,電池續航力約八至十小時,結束後拆下記錄器經由特殊軟體上傳影像紀錄到電腦,由腸胃科醫師進行影像判讀並找出病灶,數日後膠囊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大腸膠囊內視鏡優勢如檢查過程無不適,可以做自己的事不受影響,無需麻醉減少麻醉風險(尤其心肺功能不佳的老人家),但缺點如檢查前需飲食控管,仍需喝瀉劑清腸,膠囊費用不斐,電池電力不足大腸沒照完,且某些病人不適合該項檢查,如腸沾黏病史、懷疑小腸長腫瘤或先天結構異常,可能發生膠囊卡住腸阻塞,甚者需要開刀取出膠囊,只不過對於身體健康的人,這種狀況發生機會相當低。時至今日,該項器械經過改良後,第二代大腸膠囊內視鏡電池續航力可長達十二小時(PillCam™ COLON 2 Capsule),對於大腸病灶偵測顯著提升,目前最新文獻指出對於大於0.6公分的瘜肉,其敏感度和特異性高達87%及87%,與大腸鏡不遑多讓,但相較之下,大腸膠囊內視鏡更能增加懼怕大腸鏡的人篩檢配合度。

目前此種技術在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均持續發展中,三軍總醫院也不落人後,除了相關人員培訓,本院業已引進新式大腸膠囊。本科將秉持「關懷、品質、紀律、創新」的三總核心價值,提供各位民眾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11/04 點閱次數: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