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認識尿失禁


泌尿外科 陳進利醫師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 是一種困擾人的下泌尿道功能障礙,依據國際禁尿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的定義,尿失禁為一種無法經意識控制所發生的不自主漏尿情形,是客觀且可被察覺的,容易造成個人社交活動或衛生方面的困擾。隨著年紀的增長,膀胱排尿功能亦會隨之退化,因此在老年人口中,尿失禁是一常見的下泌尿道症狀,在60歲以上的婦女,有超過30%以上有尿失禁的發生機率。但是,尿失禁並非是老年人口族群的專利或特定疾病,任何年紀都有可能發生此一下泌尿道功能障礙。此疾病並非不治之症,臨床上需先找出其可能的致病原因,在經過治療後,很多病人皆能獲得很大的改善,並且重拾正常的社交活動與自我信心。


尿失禁的分類
1. 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為突發性強烈的尿急現象,病人在來不及到達廁所前,會因為強烈的急迫感而發生漏尿情形,此為膀胱逼尿肌發生痙攣收縮所造成的。臨床症狀有急尿、頻尿、夜尿,這些症狀可能發生在日間、夜晚或睡覺的時候。

2. 應力性尿失禁(Stress incontinence):為腹內壓力增加所導致的漏尿現象,其症狀發生的原因主要是與身體動作導致腹部用力有關,如發生於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跑步或其他運動時。病人有時候會有尿急,但是較少發生夜尿現象。

3. 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為膀胱儲尿過度擴張時,膀胱內的壓力超過尿道的阻力,進而發生漏尿現象,例如中風後的病人會有膀胱無力的現象。病人臨床症狀有頻尿、急尿、排尿困難、尿流速度緩慢、餘尿量增加等現象。

4. 混合性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為同時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尿失禁類型時,臨床上此尿失禁類型並不常見。

5. 功能性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為與泌尿道功能障礙無關,與到達廁所前的行動障礙有關,因此病人在未到達廁所時,即發生漏尿情形。


檢查與評估
1. 病史:過去的病史、日常使用的藥物、尿失禁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排尿障礙,腹部壓力增加時漏尿等)、排尿日誌(包括飲水量、排尿量、漏尿量、尿失禁頻率與時機等)。
2. 理學檢查:泌尿系統檢查,例如有無腹部腫瘤、女性陰道黏膜是否有萎縮狀況、骨盆底肌肉是否有鬆弛、子宮是否脫垂、膀胱是否脫垂、是否有便秘等。
3. 實驗室檢查:尿液檢查、血液檢查、膀胱鏡檢查、陰道子宮超音波、尿路動力學檢查、護墊測漏試驗。


治療方式
(一)行為治療
1. 膀胱訓練(bladder training):主要目標為建立正常的排尿習慣,利用排尿日誌達成延長排尿間隔時間。
2. 骨盆底肌肉訓練(pelvic muscle rehabilitation):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即一種骨盆底肌肉的強化訓練運動,其目的為強化骨盆底肌肉的支持功能,用以改善應力性尿失禁症狀。可輔以生物回饋(biofeedback)方法,藉由電腦儀器(骨盆底肌肉收縮感應器)感應並確認病人是否有確實訓練到骨盆底肌肉,60%以上的病人可藉由此訓練方法而獲得改善。

(二)藥物治療
1. 抗乙醯膽鹼藥物(anticholinergic agents):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縮,用於治療急迫性尿失禁,此類藥物的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尿滯留、視力模糊、心跳加速及認知功能損害。
2. 甲型作用劑(α-agonists):可以增加括約肌張力,增加尿道閉鎖壓力,用以降低因腹部壓力增加而產生的漏尿現象。
3. 甲型拮抗劑(α-antagonists):可以降低尿道出口的阻力,可用於滿溢性尿失禁合併有前列腺肥大的病人。
4. Bethanechol:可促進膀胱收縮,有助於膀胱排空,適用於膀胱逼尿肌收縮無力的滿溢性尿失禁。

(三)手術治療
1. 膀胱擴大術(bladder augmentation):以腸道執行膀胱擴大術,可減緩膀胱內部壓力,適用於急迫性尿失禁。
2. 恥骨後懸吊術(retropubic suspension)、陰道無張力吊帶術(TVT-O):使膀胱頸及尿道經懸吊而維持其正常位置,能增加尿道括約肌閉鎖功能,藉以提供尿道的支撐力,用以治療應力性尿失禁。

(四)其他治療
磁波椅:利用電流刺激骨盆底膀胱肌肉與神經,藉以強化骨盆底肌肉的收縮強度和尿道的支撐力,主要用於改善應力性尿失禁症狀。
尿失禁往往會造成個人衛生、家庭生活、工作、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動等多方面的困擾,但是,只要病人能夠儘早就醫並接受適當的檢查及治療,大部分病人均能獲得症狀改善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10/05 點閱次數: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