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分院報導

基隆分院-慢性腎臟病防治

慢性腎臟病防治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大約11.9%,這之中只有不到一成的病人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當腎功能持續惡化,即有可能進展至慢性腎衰竭,甚至是尿毒症。尿毒症就是大眾所知的末期腎臟病。當腎臟功能持續惡化到只剩下正常的15%以下,即進入末期腎臟病階段,病人會伴隨尿毒症狀產生,進而無法維持身體新陳代謝、體液與電解質平衡,導致全身器官包括心臟血管、造血、消化、神經、骨骼、內分泌等系統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尿毒症的症狀可能遍及全身。


 由於腎臟是沒有痛覺也很有忍耐力的器官,當病人處於初期至中期的腎臟病並不會有很明顯症狀。當腎臟功能持續惡化,原本腎臟負責的身體機能將逐漸失衡,包括會無法維持水分恆定、血壓調節、體內代謝廢物清除、電解質不平衡、酸血症、體內無法產生足夠的紅血球生成素進而造成貧血。更嚴重時表現出呼吸喘、噁心嘔吐、虛弱、骨骼病變、皮膚病變、心律不整,甚至意識不清或造成死亡。當患者出現較為明顯的症狀,往往已經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腎臟功能通常無法恢復。有許多的病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卻因為自覺沒有不舒服而不積極治療追蹤,等到吃不下、虛弱倦怠甚至呼吸喘才就診時,已經必須長期洗腎。
而慢性腎臟病除了可能導致洗腎,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像是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發生的機會,以及死亡風險,而這些不良影響並不是到了末期腎臟病才會表現出來,而是在病人還不知不覺的初期、中期就已經逐漸影響病人健康。


想要避免罹患慢性腎臟病,或避免已有的慢性腎臟病繼續惡化,民眾應注意下列保護腎臟的正確作法:
一、定期接受腎功能篩檢:慢性腎臟病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而使得患者不自知,因此有上述危險因子、或年紀大於65歲、有慢性腎臟病家族病史、免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有尿路結石、泌尿系統阻塞患者,應定期檢查腎功能。
二、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和危險因子,罹患三高種類越多,腎功能惡化風險越高
三、不輕信偏方:未經過衛生機關認證的偏方或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若是不幸含有馬兜鈴酸、重金屬、不合格的防腐劑、化學劑、止痛藥,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腎臟傷害。
四、謹慎使用止痛藥: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可能造成腎臟傷害。若需要使用止痛藥,應經醫師評估後處方使用。

蔡炳煌醫師
基隆分院腎臟內科 蔡炳煌 醫師簡介
現 職: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三軍總醫院內科部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總醫師
    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腎臟醫學會專科醫師
專 長:一般內科、電解質不平衡、血液透析、血尿慢性腎臟病、尿毒症、腎結石、尿路感染、痛風、蛋白尿、水腫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10/05 點閱次數: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