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醫世代電子報第244期   2024 年 4 月號

疾病保健室

心臟衰竭患者的中醫治療與保健


中醫部 林睿珊醫師

長時間承受高度壓力、熬夜、體重過重,不僅容易引發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同時造成心臟收縮與舒張的能量逐漸下降,輸送至身體各部位的血量減少,而出現疲倦、呼吸困難、胸悶痛、水腫等「心臟衰竭」的症狀。中醫治療心臟衰竭有許多的策略與藥物,藉由增加心臟搏動力、穩定心跳、改善失眠、提高代謝效率、排除體內瀦留水分等方式,提升循環系統的效能。

47歲正值壯年的陳先生,習慣晚上3點後就寢,且總將壓力默默往自己心裡吞。去年10月27日,陳先生因心肌梗塞休克昏迷,進行心肺復甦術後送至本院急診,緊急以心導管放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並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後因血壓不穩接上葉克膜,送入加護病房觀察。在心臟外科團隊精湛醫術的搶救下,陳先生奇蹟般地恢復意識,並能與家人與醫護人員溝通。之後,陳先生出現心律不整,以心臟超音波評估陳先生的心臟功能,顯示為廣泛性的心肌活動減退,於是在10月31日手術放置暫時性的雙側心室輔助器,以等待換心或換裝長效型心室輔助器(俗稱「人工心臟」);因經濟條件考量,陳先生不考慮使用人工心臟。

在使用葉克膜與高劑量升壓藥期間所引起的四肢末梢發紺,持續至11月中旬時因陳先生體內白血球升高,有感染之虞;且未來接受換心,需服用免疫抑制劑,因此醫療團隊向陳先生解釋需截除壞疽的四肢以避免感染。但陳先生與家人未有截肢之打算,因此會診中醫部,希望改善四肢末梢發紺與壞死。陳先生自11月18日開始服用中藥,四肢末稍循環逐漸改善,並配合中藥玉紅膏塗抹壞疽處,促進組織新生。後由於陳先生希望能保留使用自己的心臟而不需換心,中西醫治療團隊因此調整治療策略,協助陳先生在去年12月22日,與今年3月2日分別移除右側與左側暫時性心室輔助器,並在3月份手術後於24日順利拔除氣管內管,在4月7日出院後持續門診追蹤與服藥調養至今。

陳先生是本院對於急重症患者中西醫發揮所長合作治療的典型案例,且在陳先生的康復過程中,讓醫療照護者瞭解到人體的自癒力!(詳見下圖)

白色箭頭所指的為腳掌焦痂表面的脫皮可見此處皮膚仍在生長與代謝攝於110年4月1日
白色箭頭所指的為腳掌焦痂表面的脫皮,可見此處皮膚仍在生長與代謝(攝於110年4月1日)

箭頭所指的為腳掌焦痂表面的脫皮可見此處皮膚仍在生長與代謝

箭頭所指的為腳掌焦痂表面的脫皮,可見此處皮膚仍在生長與代謝(攝於110年4月1日)

語音服務
發布日期:2021/09/06 點閱次數:2,798